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际新闻 >

废墟里编织未来——记叙利亚阿勒颇工业区

  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8日电 通讯:废墟里编织未来——记叙利亚阿勒颇工业区

  新华社记者汪健 郑一晗

  初冬,叙利亚北部阿勒颇市卡塔尔基工业区内,织布机从早到晚轰隆作响,像不停摆的钟。这里废墟遍地,却“声声”不息。

  工业区不大,两条路隔着三排厂房。有些厂房损毁严重,水泥板斜塌下去,钢筋悬在半空,被“揉搓”成复杂形状的铁皮堆在路边。

  厂房有三四层,不少墙面被炸出大洞,机器在大洞旁运转着。路面上,工人们忙着焊接、压制板材。

  卡塔尔基工业区位于阿勒颇市东部,即此前叙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争夺最激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的生产活动围绕纺织品展开,像卡塔尔基这样的工业区分布在阿勒颇各处,造就战前阿勒颇纺织业盛景。

  战争爆发后,工厂主们纷纷关厂外逃,工业区沦为战场,直至2016年底政府军宣布完全收复阿勒颇市,人们才陆续返回,试图重启停滞的生产活动。

  多年战争和经济制裁阴影下,阿勒颇乃至整个叙利亚经济凋敝、外汇紧缺。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留下的人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重启生产,对工厂主而言,是血本不至无归的唯一选择;对工人而言,是养家饭碗。

  “战前这是家设备齐全的工厂,而现在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因为修复成本高、生产节奏慢,有些损坏我们无力修复,但我们还在工作。”在工业区内一家纺织作坊工作的穆罕默德·马沙基尼告诉记者。

  作坊内部设施简单,光线昏暗。炸弹轰出的洞口分布在墙面上,大的用塑料布稍加遮掩,小的则不做处理。十几台织布机、纺线机占据绝大部分空间,机器开动时,轰隆作响,地面震颤。

  从外地返回后,马沙基尼修复、替换了无法使用的机器,重新接来水电,购置原材料,又解决材料运输问题,随即复产。

  机器运转起来,电力供应又成了最大问题。“供电本应在2017年就恢复正常,现在都2019年了,还是没有(供)电。”一家纺织厂厂主萨利赫·穆泽耶克说,他希望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供电问题。没有公共电力供应,各家工厂只能自行负担发电机和发电柴油,成本高昂,产能受限。

  “供电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有(供)电了,生产就能百分之百恢复。”卡塔尔基工业区委员会主任阿卜杜勒-萨拉姆·穆泽耶克说,目前工业区产能仅为战前五成左右。然而进入冬季,阿勒颇电力供应更加短缺,电网修复进展依旧缓慢。即便如此,约七成工厂主已返回工业区重新展开生产,能运转的机器几乎都开动了。

  机器开动带来外汇和工作机会,也编织着阿勒颇纺织业未来。

(责编:秦白雪(实习生)、刘洁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