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稳”,安如磐石底气足(2019·中国经济观察②)
时间:2019-12-10 11: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内外风险挑战并存,新老矛盾问题交织,2019年,中国经济巨轮驶入一段不平静的航程。 经济会不会遇冷?外贸会不会下滑?生活会不会受影响?开年之初,一些人曾有担心。 一年过去,中国经济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这些疑虑烟消云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作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的决策部署。随着“六稳”工作的扎实推进、逐项落实,中国经济巨轮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矫健姿态。
“六稳”举措,招招见效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字字千钧、招招见效。 就业稳——“饭碗”端得稳,岗位更充足。 “人社部门的140多万元援企稳岗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广东省中山市木林森公司人力经理黄欣华说,用这笔钱开展技能培训,能让员工更适应岗位需要,也能让企业保持用工稳定。 稳就业是“六稳”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面对总量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局面,稳就业政策有效发力,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前10月,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调查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金融稳——风险控得严,服务更到位。 “来70套电池设备,越快越好!”订单就在眼前,湖南湘潭银河新能源公司董事长王智却有些犹豫——流动资金不足、很难立马开工。这时,“银企对接”解了燃眉之急,“银行主动提供200万元贷款,公司快马加鞭、如期交货。” 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强化,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守住。 外贸稳——质效提升快,空间更广阔。 莆田鞋质量差?那是过去!如今,一款品牌名叫“玩觅”的莆田造运动鞋热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品牌、提品质,一年外贸额猛增至500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郭景颇为自豪。 从外销“大路货”到出口“高精尖”,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前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4.5%,增势平稳。 外资稳——项目来得多,含金量更高。 11月23日,我国重化工行业首个外商独资项目——投资百亿美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启动。来自德国的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将成立150多年来最大规模对外投资项目果断放在中国。 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三星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建成,外资药企辉瑞普强把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外资非但没撤离中国,反而纷至沓来。前10月,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7524.1亿元,同比增长6.6%。 投资稳——增速稳得住,有效性更强。 9月26日,投资约800亿元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举世瞩目的“金凤凰”展翅腾飞。 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各方投资势头稳健。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保持稳定。 预期稳——信心树得牢,前景更美好。 前10月,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近1.97万户;11月,制造业PMI为50.2%,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达到4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让企业和百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 “六稳”护航,经济平稳 前三季度GDP增长6.2%——2019年,在高基数上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依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六稳”工作扮演着什么角色,作出了哪些贡献? ——它是经济平稳的基石。做好“六稳”工作,让中国经济成功应对风险挑战,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 多管齐下稳外贸,有效抵御外部风险。 在许多国家出口下降的“寒潮”中,我国外贸依然保持了“热度”。“我国企业大力开拓多元市场,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以市场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打开了外部需求的广阔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 多点发力稳投资,有力对冲下行压力。 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技改投资暖意盎然……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驱动下,企业积极更新设备、有序扩大生产;在不少重点领域,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多措并举促消费,激活释放市场需求。 “双11”当天,天猫平台一小时成交量破千亿元;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8.1%……推动消费升级措施接连推出,消费表现越发抢眼。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中国经济动力强劲。 ——它是结构调整的保障。做好“六稳”工作,使中国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