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聚焦安徽旱情 一场人与天灾的抗争(2)

  安徽省气候中心主任吴必文向新京报记者介绍,8月中旬以来,安徽省平均降水量8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加上全省平均气温偏高,蒸发量偏大,导致全省普遍陷入干旱。

  降水量照比往年锐减的原因,有观点认为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出现厄尔尼诺的地方要么容易干旱,要么容易洪涝。”吴必文说,“从直观上看,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比较大,也就是暖空气势力太强,冷空气势力太弱,而安徽以及江淮一带正好处于冷暖气团交锋地带。”

  亦有观点认为,人类活动造成森林植被破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也对灾情产生影响。吴必文说,以合肥为例,今年的温度偏高1.1-2.3摄氏度,往年在11月中旬都该穿秋衣秋裤了,但是今年却还嫌热,“现在发生极端气候的频率和强度,都要比以前加强了。”

  水少了,用水的地方却没少。

  环卫部门需要用水。滁州市城管执法局市容管理科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近年来大气防治和清扫保洁的标准提高,环卫清洁用水量也随之增加,“过去只是清扫城区各主干道,现在连小巷也要冲洗,人行道上也有专门的微型车辆冲洗。”

  工业部门也需要用水。滁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9月,滁州市工业企业月平均用水量在3000吨以上的(100家)企业,每月用水总量是163万吨,其中两家企业一个月用水量超过10万吨。

  滁州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城区,工业企业的确是用水大户,但“从全社会来讲,农业才是用水大户”。

  从数据来看,的确如此。《2018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8年滁州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逾七成。

  但大旱之下,“僧”多水少,各方用水都无法保证。

  针对环卫用水,两次《通告》均规定,“严禁园林、环卫、施工、洗车等与消防无关的用水在市政消防栓上取水。”

  前述市容管理科负责人表示,目前,冲洗地面的环卫洒水车全部从河流中取水。

  滁州市某水库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梅雨季过后,市水利局就要求该水库停止向农业灌溉供水。

  为了灌溉,有农民偷偷地挖开水库放水,水库管理处只能每天巡查,把被农民挖开的地方补上。

  滁州市多位水利系统官员表示,停止灌溉是执行上级指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第36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

  作为全社会用水的最大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副局长吴志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如果一个地方不向农业灌溉供水,也不该向工业企业供水。

  “抗旱工作没完成不能回来”

  旱灾当前,政府部门行动了起来。

  安徽省抗旱工作的省直部门联络人、省种植业局副局长吴志伟的微信群里,每天都被密密麻麻的信息刷屏,大量驻点工作人员每天汇报工作情况:哪天帮助哪里的农民解决了用水难题,哪里又完成了多少小麦播种面积。

  吴志伟介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14个抗旱服务指导组,分别驻各市、重点县、重点乡镇。“实行层层包制,即省包市,市包县,县包镇村,每天有什么工作进展都要做汇报”。比如,某天一位驻点干部汇报,他帮种植户找水,开车在田地周围转了一上午,终于在距离三四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合适的水源。

  吴志伟本人驻点宣城,一周4天在宣城,3天在合肥,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星期。在合肥接受采访的11月15日,他是回来参加当天上午省应急管理厅召开的抗旱协调会。会后,他要在当天回到宣城,尽管第二天就是周末。而这种“连轴转”在他的同事当中属于常态。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早在一个多月前,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旱情会商会议上下了死命令,驻点人员“抗旱工作没有完成不能回来”。

  定远县是皖东农业大县,此次旱灾中受灾严重。定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6个“全县抗旱和秋冬种工作指导组”。副局长许福祥介绍,每个工作指导组由3人组成,一名主任科员带队,配备一名水利和一名农技人员,负责三个乡镇的秋种抗旱指导工作。

  在黄山脚下的黟县,油菜花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11月初第一次播下的油菜花籽因为太旱没出苗,农业系统工作人员上山找水,把山里的河流小溪打坝围堰,截存起来,解决了白天大流量灌溉水源不足和夜晚小流量水源浪费问题。

  11月15日,700多亩的油菜花田已经全部绿油油,“终于保住了以油菜花为代表的中国最美田野”,一位工作人员欣慰地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