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暗箭难防”(2)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何玉青说,那是30多年前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已经能够清楚分离出虹膜信息了,以现在摄影器材的能力,想要获取某个人的虹膜信息并非难事。

  无独有偶,近日,一则“小学生发现刷脸取件漏洞”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有媒体报道,多位小学生通过打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用照片“刷脸”就轻而易举地打开快递柜取件。

  有媒体也对智能快递柜“刷脸取件”做了实验,结果发现:用照片,一秒钟时间识别成功,连续试了5次,其中4次成功打开,1次失败是因为照片没有拿稳。而后,把正脸自拍照换成偷拍的照片进行测试,快递柜又被打开了。

  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说,仅就技术本身而言,生物识别具有防伪性能好、私密性强、随身“携带”等优点,是一种更安全的技术。但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技术本质上与数字密码一样,具有可复制的特性,因此生物密码不适合单独使用。目前生物识别和身份认证商用产品方案不仅仅依赖于静态的指纹信息、人脸图像,还应附加活体检测技术、多因子认证技术或基于风控的隐式认证技术,来保证“我就是我”。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泄露后,还有可能被伪造甚至破解高级安全防护。奇安信集团副总裁何新飞说,人脸、指纹、声纹的伪造,比如,微信验证可以用声纹验证,如若通过录音来获取用户声音后,可以轻松打开微信。

  为个人信息穿上“安全服”

  个人信息泄露背后,是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尚不完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相关专家认为,2017年个人信息保护虽已写入《网络安全法》,个人数据保护力度大大提升,但仍存在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专家建议,需尽快推进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个人信息提供系统性、体系化的保护。

  据《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37.4%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58.75%的公众网民表示曾遇到个人信息被侵犯。

  报告称,网民要求加强法治建设,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平台责任为亟待加强立法的内容,其中82.61%的网民要求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网络平台责任的立法要求是73.36%。

  来自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专家说,要加强宣传教育和个人信息保护,切实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同时规范企业和机构采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此外,媒体、学校或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进行讲解,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问题进行剖析,提醒大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用户也有必要逐步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就提升App个人信息保护水平而言,专家建议,用户要选择正规渠道下载App,并重视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及时关闭不必要的App权限。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的专家也表示,将从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标准先行、强化生态协同、加大宣传力度等几个方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展开。

  在此基础上,专家表示,应做到技术手段与行政监管并重。“毕竟好的技术手段需要依托行政监管落地,行政制度也需要技术手段来做支撑。”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需要立法者和执法者共同寻求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破解之道,同时也需要平台开发管理者规范行为、明示隐私条款,应用商店也要认真履行平台审核责任,用户个人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记者 翟永冠 宋瑞)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