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 石嘴山走出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4)

  大力增强了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手段,普及推广水生态文明的知识和理念。水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公众参与频次每年超过40次。

  经济效益

  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以生态立市为抓手,“腾笼换鸟”、“浴火重生”,推进生态修复,整合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促进工业节水。

  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以沙湖为龙头的各主要旅游景点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大幅提升了游客参观游览的愉悦程度。形成了“西线沿山、中线绕湖、东线临河” 三条旅游廊道,涉水旅游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17年实现旅游收入23.89亿元,比2015增长44%。

  提升了治水红利的增值空间。通过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显著提升城市水安全状况;增大了城市周边发展空间,使土地得到增值;通过湿地修复、水域整治、河岸生态廊道建设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商业投资,带来了土地、环境的投资升值。

  (六)创新性与特色性工作

  石嘴山市试点建设主要创新与特色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以“固山活水”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开展贺兰山清理整治,清理整治点118个,修复治理面积近6万亩;贺兰山东麓防护林与水源涵养建设工程,造林面积9.2万亩。实施了沙湖-星海湖连通工程;五水联用, “巧用水、盘活水”,打造了立体水网;建成蓄排联合、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资源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体系。

  二是以两个转变促深度节水。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由全区工业的“摇篮”向科技创新的“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水技术进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获得了自治区级节水型城市称号。

  三是综合施策提升水环境质量。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完善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体系,黄河石嘴山出入境断面自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Ⅱ类水质,沙湖水质(双指标)由V类提高到Ⅳ 类;水环境9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四是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积极融入“放管服”改革,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系统,推行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简政提效;出台《石嘴山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实施方案50余项。

  (七)经验模式总结

  经验模式

  “五水联用”,打造西北干旱区绿色水网建设样板。以湖库为“调节器”,有序推进渠-湖库-沟的连通,构建立体水网;推进五水的联调联用,实现区域水的循环利用,增强水动力;打造绿色灌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推进湖库生态建设与污染治理;修复区域“自然之肾”,增强区域自净能力,提升两类生态廊道功能。

  经验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固山活水。固山—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山洪沟道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关停矿山企业。活水—湖泊湿地水系连通,水环境综合整治,五水联用,生态修复与廊道建设。

  二是转型升级,深度节水。腾笼换鸟、浴火重生,壮士断腕,经济全面转型;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发展清洁节水新型产业,从源头节水减排。推广先进技术,形成“结构-工程-技术” 相结合的深度节水体系。

  三是依托载体,文化传承。打造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借助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建设生态科普知识基地,运用展板、橱窗、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多载体传承历史文化。

  四是示范带动,优化推进。十大示范工程全面落地,完成投资11.58亿元,超预期。生态立市,优化整合,部门联动、项目联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相互衔接,优化整合各类项目。

  (八)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石嘴山属于生态脆弱西部欠发达区,正处于资源枯竭和转型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大,地方财力有限。而水生态文明建设属于综合性治理的复杂系统工程,后续项目的实施以及现有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提标,需要持续可靠的资金来源。因此,必须多手发力,多措联用,综合施策,需要部门联动、项目联动,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