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重庆着力解决六大水问题 实现人水和谐共生(2)

  4、建立节水优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一是全区共建成中水处理设施13处并供中水4.5万吨/每天,目前全区的工程车辆清洗、道路消防、市政环卫、园林浇灌、景观用水、河流补水等均用上了中水,中水回用率达到35.77%。二是实施居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4.2万户,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推广了感应龙头等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9.45%。三是加强了全区供水管网的升级改造,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1.77%。四是成功申报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8。五是开展了璧山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于今年底完成验收。

  5、建立严格规范的水管理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建立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河段长四级河长体系。全区52条一级支流和48条二级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制责任。成立了20支守护碧水志愿服务队,聘请了民间河长200余名。二是提升规格,形成工作合力。河长办主任由区委常委兼职,由区水务局、区环保局等其他24个部门和15个镇街一并进行了职责分工,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三是倡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主流媒体和设置河长公示牌公布各责任人员的电话和职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全民参与治河护河的良好氛围。四是保障资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开展河长制工作。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各镇街和区级部门考核一票否决的工作内容。六是建立了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对15个镇街断面水质下降的累计罚款1500万元。

  6、建立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传承体系。一是音乐助力水文化。近几年,璧山自编自创《清水河》、《青草地》、《小河淌水》等水文化歌曲助力璧山水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在不同的水生态湿地公园中植入各俱特色的主题文化。如南河公园的水节约文化,秀湖公园的翰林古文化和茶文化,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环保科普文化,东岳湿地的体育健康文化,枫香湖的耕读文化。并通过水体廊桥、仿古建筑、城墙,石雕、水下森林,水中音乐喷泉、水上大型水幕电影给游人展示。同时创造性地建设了古城墙防洪大坝,叠水坝等,让水利工程给人艺术美感。璧山正在形成水道建城,水德育城,水智富城的水文化建设氛围。

  (四)多方筹集,保障资金

  截止目前,璧山通过与市水投水务集团、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储备水体周边土地,在土地出让金中计提10%水利建设资金等方式筹集投资达30多亿元。秀湖公园投资7亿,回收100亿余元;枫香湖公园投资1.7亿,不到一年已回收45亿,还储备了1000余亩可开发土地,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资金充足有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璧山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进公众福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人、水、城和谐共生的水城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由“十年九淹”的脏水缺水地区向“山清水秀,人水和谐,水兴惠民的”宜居城市转变

  过去璧南河岸污水直排,水体黑臭,丰水期后河面干涸,几乎无外来河水,璧南河水基本是一潭死水。

  经过近几年持续深入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璧南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稳定四类水标准。璧北河、梅江河稳定达到三类水质。建设各类水体景观工程130余处,并通过生态修复打造成湿地公园或景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29平方米。在近5年的10多次大暴雨中安然度汛,显著增强了城市防洪能力。通过建“中水回用”工程,节水护水深入人心,水资源得到循环有效利用。“一河六湖十八湿地”在丰水期对富余水进行有效拦蓄,使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显著增强了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水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由城郊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建设重庆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转变

  璧山在璧南河治理前是传统的城郊型经济,以“皮鞋皮革、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一产比重达25%以上,全区财政收入不足20亿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