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旅行在玩耍,他们的旅行在打卡,心理专家:打卡上瘾看似无妨其实是一种自我损害_实时热点
时间:2019-12-14 18: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而她的妈妈卢女士说,女儿想去看世界,她之前也很支持,“但是你看她都去玩了什么呢?回来一看她拍的照片里除了吃就是逛店、摆造型,这些事需要去外地吗?在武汉不就能干吗?” 他解释,看到漂亮地照片,自己也想去实地看一看,这很正常。但是逢卡必打甚至追求一模一样复刻别人的照片,那就是一种强迫行为,是典型的从众心里。有些人觉得没打到卡就是不时尚,漏打了就是白去了一个地方,甚至耿耿于怀,这都是打卡上瘾的表现,“是一种强迫加偏执的心理。” 记者翻看了几段:清晨6点在爱情桥上留影,正面和背影照;卢浮宫金字塔前拍跳跃照照;去花神咖啡馆喝咖啡,正面和面照;玛黑区街道漫步照,要在雨果故居门口留影;艾菲尔铁塔前看日落,要有侧面和背影照……她表示,这份详细的攻略来自网上的各类打卡地点介绍,从博物馆、小店到各类艺术区和知名街道、名人故居,她一个没落,“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但是这么远去一次,不想留遗憾。” 肖劲松教授特别指出,酷爱打卡的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有很专注的部分,对工作、感情都会特别执着。但是同时也具有接纳面狭窄、专注程度过高的特点,比如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会对一件大家都不太在意的事情特别较真,也就是俗称的钻牛角尖。” 在各大景点或旅游城市、著名街道,经常能遇到打卡族。网红打卡地是他们旅行路上的终极目标,如果有一个漏掉,他们都会抓心挠肝、不能释怀。 压力?我开心了呀 昨日心理专家表示,打卡看上去是很个人的行为,但沉迷其中则会造成自我认知损害。 “打卡是一种旅游方式,不能说是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也在关注打卡族,“但是沉迷其中的人要意识到一个问题,打卡本身是一种个人行为没错,也不会妨碍到谁,但是,它也会让一个人的社会认知力越来越狭窄。” 当心!认知力损伤 打卡成瘾的人多半狭窄而专注 跟收入不错的何小姐不同,21岁的大学生王小姐每次出游都不能说走就走。十一长假前她一直在跟父母磨旅游“赞助”,结果不仅在家里爆发了两次争吵,连来串门的姨妈都数落她不懂事。 那是不是网上的打卡地就一定要去?“当然!”她果断回答,并表示最生气的情况就是刚从一个城市回来,当地就有新的打卡地冒出来,“这种事很郁闷的。上次从青岛回来,我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没去,气得几天睡不着。” “行李已装箱,攻略已做好,静等十一开启美美的巴黎假期。”昨日,26岁的何小姐发了一条朋友圈,不到10分钟就收到50多个点赞,让她喜悦不已。而她所说的攻略则是一份旅行打卡的详细清单,不仅包括要去的地点,还包括自拍角度甚至时间段。 出行攻略上全是拍摄地点和姿势 两代人意见不统一,回回旅游前都要吵,压力大吗?王小姐表示并不介意这些,“毕竟该拍的照片我都拍回来了,网上说必须到的地方我也都到了,我开心了呀。” 她身高1.8米的男朋友刘先生则吐槽说,为了让女朋友好好打卡,自己这几年苦练摄影技术,玩转各种俯拍仰拍不说,还经常按何小姐发给他的网上照片,认真琢磨拍摄角度,以保证能拍出角度、色彩一样的照片来。而何小姐坚定地表示,不仅要相机,手机也要拍好,“要能随时发朋友圈。”她还设定了至少要有一张照片能得到100个点赞的目标。 “我现在是没有收入,可是如果我不赶紧去看世界,我就会被同龄人甩下。”王小姐委屈地表示,每到假期,同学和朋友们的朋友圈就让她备受刺激,“我只是要2000块钱,去成都看看太古里、宽巷子这些地方而已。”她认为,跟那些出国的同学们相比,自己去的地点又不贵,“我已经很懂事了。” 既然到了巴黎,会去卢浮宫或者雨果故居里面看看吗?何小姐耸耸肩:“看情况吧,我们对艺术和作家兴趣不是太大,可能也没时间。” 风景?不存在的 大学生迷恋打卡引发家庭矛盾 别人的旅行在玩耍,他们的旅行在打卡,心理专家:打卡上瘾看似无妨其实是一种自我损害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李晗 “岛上的这家咖啡店是游客必到的地方。”“如果没有看到这棵树,等于没到过这座名山。”“坐在这个位置以这样的姿态看一次夕阳,才算没白来这个海湾。”……这些网红打卡地的介绍,诱惑过你吗? 十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激动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