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曝光:专访著名作家张炜:“作家的作品首先要通过自己心灵的检验”
时间:2019-12-15 11: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海边兔子有所思》书封 张炜从1988年开始到2010年历时22年创作的一部450万字、10卷本的超级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文学的马拉松”“时代的伟大记忆”“老太太的裹脚布”……面对读者对《你在高原》褒奖或是争议,张炜都是淡然面对。他说,“作家写出的作品,首先是要通过自己心灵的检验,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不用特别在意。” 喻家山论坛现场 张炜:当代的读者喜欢当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当代读者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部分。 记者:你觉得地域文化在写作中占多少重要性? 张炜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对张炜的写作,王蒙曾点评道:“张炜死磕文学,他有深情,有骄傲,有绝不撒手的坚持。”他早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古船》,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今年公布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中,张炜的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入选。 作家有了创作冲动再写,这才是正常的 10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第14届春秋讲学喻家山文学论坛”,在该校举行。本届论坛的讨论的主题是“文学与自然”,王先霈等众多评论家参与研讨,著名作家张炜出席活动并压轴发言。活动结束后,张炜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 记者:写这部作品,考虑的不是当代的阅读,是希望几代之后还能传世? 张炜:写作一定会有地域色彩,但不必过分夸大它。地域的不一定是世界的,民族的也不一定是世界的。要看地域或者民族的东西,有多少是符合全人类的生存价值。若价值观不对,地域特色再鲜明,也融入不了世界文学的板块。 《艾约堡秘史》书封 张炜:我的小说出版之后,不会再修改了。任何的作品都不会十全十美。有时候,残缺恰恰是它的成就之一,有时候是需要残缺的。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的雕像,完成之后有人就说,这手真漂亮啊,罗丹后来就把手臂敲掉了。 有时候残缺恰恰是一部作品的成就之一 张炜:我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是倾尽全力的,每一部之间相互不可替代,不能说哪一部最好。 记者:《你在高原》10卷《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主人公宁伽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洋洋450万字这么长的篇幅,不担心读者会看不完吗? 张炜:我主编过一部《徐福词典》,几年前在中华书局出版了,现在很快要出新的修订版。这部辞典编的时候花了7年,修订又花了两年。我们做得还算认真。 喻家山论坛现场 记者:近两年,你还写了儿童文学《海边兔子有所思》,最新的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写到了社会上的暴富阶层。下一步有什么写作计划?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通讯员王均江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张炜:只要大自然存在,就会有人去写。不管出生在哪里,最大的生命背景还是大自然。不能把个别写作者的状况放大了,认为现代作者都不写大自然了。城市里也有客观和自然。况且,城市的写作者只是一部分,各个角落都有文学写作者。 《你在高原》书封 记者:《海客谈瀛洲》中,写了学术界一对唯利是图的夫妻为了拿到《徐福词典》的项目,极尽荒唐的嘴脸。而实际上这部词典是你主编的,会不会担心读者误解? 张炜:说我在荒岛上写作,这是别人瞎编的。写作不一定要到荒岛上,虽然作家都想在安静的地方创作,但这需要条件。耽误了过日子也不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