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必将决胜成功(2)
时间:2019-12-16 16: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简单的宏观描述、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是“一个都不会少!”的庄严承诺,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享小康,我们有足够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1386万,我国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平均每分钟就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这是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奇迹”。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不仅要确保多劳多得,还要扩容决定报酬的生产要素,更要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承诺。不断完善分配制度,让人民共享发展,也是凸显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性优势的重要注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将为我们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三农”领域的一个个重大政策陆续落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在跑赢GDP的同时,也跑赢了城镇居民。 共享发展还体现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东部创新驱动率先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西部紧抓机遇持续发力,经济增长表现抢眼;中部乘势而上快速崛起,前三季度中部六省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水平;东北全面振兴步伐加快,引领投资跨过山海关。 今年以来,《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重大战略相继发布,力度罕见。2020年,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区域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一目标正渐行渐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拥有超过4亿人的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织就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连续15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上亿居民,不断深化医改、让老百姓用得起更多好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民生幸福网渐渐织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居民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对过去一年民生改善程度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信心,均比过去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在同一片蓝天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加速变成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必胜之路 勠力同心再创新辉煌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多次召开与经济工作相关的重要会议,作出科学决策和强有力部署,正确指引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纵使外部“逆风”依旧,中国经济巨轮依然破浪前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键时刻需要关键抉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