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在生长——北京冬奥筹办2019年综述(2)
时间:2019-12-18 17: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北京赛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态整体显现,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5%,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等现有场馆改造顺利推进。据了解,所有竞赛场馆均将于2020年陆续达到测试赛要求。 冬奥组委围绕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其《新规范》,积极为奥林匹克运动创新提供“北京方案”。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战略计划》将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的丰厚遗产;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中,也明确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 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项目场馆率先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成为奥运史和世界上的首创,意味着减少的碳排放量约等于3900辆汽车的年度碳排放量,也相当于植树超过120万棵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量;依托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这将让北京冬奥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未来每年可向北京输电量,大约相当于北京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形成了京张两地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格局…… “场馆化”让场馆运转起来 本月,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拉开战幕。经过一年的“水冰转换”,“水立方”终于变身“冰立方”,迎来首场冰壶赛事,同时在北京冬奥冰上项目场馆中,第一个完成了奥运标准的制冰工作。 国家游泳中心于去年12月26日启动“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冬奥改造项目,通过搭建转换结构面层、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制作出4条标准冰壶赛道场地。冰壶赛场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一年来,场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科研计划,开展了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方面的定向攻关和改造。 冰面上泛起寒气,观众席却温暖舒适;赛道两头的运动员虽然间隔数十米,也能通过呼喊声清晰交流。完美比赛和观赛体验的背后,是国家游泳中心建设者以及赛事组织筹备者的辛勤努力。 随着筹办工作进入“测试就绪阶段”,不仅要把场馆建设好,还要把场馆运行好,这意味着人财物配备将集中到赛区场馆一线,让场馆充分发挥功能,让工作更加实战化、精细化。 作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示范场馆,国家游泳中心这一双奥场馆正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场馆运行模式。而另外两座示范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也在积极探索。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11月开始赛道造雪,场馆团队逐步进驻场馆,测试赛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实战演练阶段。将产生20块冬奥会金牌的云顶滑雪公园同样用赛事促筹办,将举办国际雪联世界杯、亚洲杯等。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今年表示,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可打满分。如今,新年即将到来,2020年所有竞赛场馆将陆续完工,场馆运行将全面推进,还将集中举办高山滑雪世界杯、短道速滑世界杯、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3场测试赛。冬奥口号、奖牌和火炬设计方案将陆续征集,火炬传递路线和冬奥主题歌曲也将发布。 冬奥氛围越来越浓,筹办工作紧锣密鼓,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执笔记者:姬烨;参与记者:汪涌、罗鑫、韦骅、张骁、杨帆) (责编:胡雪蓉、张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