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头条被质疑传销:收徒奖现金 看视频赚也钱(2)
时间:2019-12-22 2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我妈把家里能推荐的人都推荐了,实在没人了就打电话让我注册。”在北京工作的周玲(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听说家里很多亲戚都在玩这种软件,说是看新闻赚钱,实际都在拉人注册。也不知道到底能有几个钱!” 专家称收徒奖励不涉嫌传销 对这种大规模鼓励用户收徒的模式,互联网业内人士多有质疑,一方面对其资金来源表示质疑,另一方面则认为其模式有传销嫌疑。 对此,惠头条官方称给用户的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广告。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惠头条平台上的广告随处可见,几乎每隔三四条新闻就会出现有一条广告,这些广告多为小贷平台广告,也有部分为电商平台的广告。 通过惠头条官方网站上公布的邮件地址,法治周末记者向对方发去了采访提纲,询问对方关于收徒数量、奖励金额等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并未收到惠头条官方的回复。 那么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到底是否涉嫌传销呢?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中,只有师傅和徒弟两个层级,师傅只能从徒弟处获得一级奖励,因此不符合传销特征。 “即使它有三个层级,它也只是形式上符合传销特征,并不能认定其涉嫌传销。”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传销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向会员卖产品或者收取入门费,“在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中,平台并未向注册用户收钱,而是向用户发钱。”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在谈及趣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时,也曾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若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即使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定其涉嫌传销。 “平台对用户收徒的奖励制度,更像是一种有偿劳务,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推广,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对于收徒奖励制度,刘明祥如此评价。 邱宝昌也表示,惠头条的收徒奖励模式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跟打车软件最初的烧钱补贴大战是一样的,前期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后期这种大规模补贴应该会慢慢取消。”邱宝昌表示。 靠奖励吸引用户,未来很难说 除了模式被质疑,很多用户在社交网站上反映从惠头条上提现时遇到了问题, “我在惠头条上每天都要阅读两个小时左右,这几个月期间还收了两个徒弟,好不容易凑足了50元可以提现,结果被告知未通过审核,联系客服说我用了作弊工具。”4月12日,魏君(化名)发现自己惠头条的账户里已经攒够了48万金币,相当于50元,于是向系统发起了提现申请,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平台认为她使用作弊工具而不允许其提现。 对此,魏君非常愤怒,她表示自己全都是纯手工阅读,并未使用作弊软件,收徒也是通过推荐亲朋好友注册来进行,并未使用多个手机号“自己推荐自己”,她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按照客服的要求,她又等待了一周,结果依然是系统认为她使用了作弊工具,因此无法提现。 魏君在网上查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即提几十元的“大额”现金无法到账,但提现1元的现金到账的几率却非常高。魏君已经打定主意向相关部门举报,并暗下决心再也不玩这种软件了。 不过有用户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确实有用户为了从平台多赚钱而作弊,比如用自己的多个手机号注册、推荐、分享等,或者是购买挂机软件,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长等。“不知道平台是如何判断的,肯定有用户是被冤枉的,但技术上的事,确实不好说。”上述用户表示。 对此,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用户跟平台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用户付出了时间和劳动,平台就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用户报酬。 “若合同中对作弊及相应的处罚做了约定,那么平台对作弊用户进行处罚并无不妥;但若用户没有作弊却被平台处罚,平台就违反了合同约定,用户有权拿回属于自己的报酬。”邱宝昌表示,只不过涉及到作弊等技术问题,用户很难拿出证据去反驳平台;再加上报酬往往只有几十块钱,很多用户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