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三个“工厂”看上海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
时间:2019-12-24 18: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新华社上海12月24日电 题:从这三个“工厂”看上海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 新华社记者陆文军、周琳 生物医药投资增长66.6%,集成电路增幅46%,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00亿元……前三季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聚焦的这三大战略性产业领域表现亮眼,让制造业投资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近日,记者走进芯片工厂、计算工厂、细胞工厂,寻找未来产业里的创新钥匙。 “芯片工厂”:协同创新打造高端集群 接近年底,中芯国际位于张江的南方工厂依然火力全开。在这里,一颗颗全新的芯片正新鲜出炉。中芯南方是中芯国际最先进、最智能化、最高效的工厂,2019年在国内率先实现14纳米量产。 据了解,这一工厂的计划是建设两条月产能均为3.5万片芯片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并专注14纳米及以下工艺和制造技术。目前12纳米技术已开始客户导入,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也稳步开展。新生产线将助力未来5G、物联网、车用电子等新兴应用的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有数百个细分领域,而上海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涵盖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设备材料、封装测试等全链条。 设计领域,上海集成电路企业的研发能力已达7纳米;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的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列;设备领域,中微半导体已成功登陆科创板,其蚀刻机设备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5纳米。 重大项目集中释放产能、满足市场需求,背后是上海制造业瞄准高成长性的行业持续投入。据预计,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将迈入1700亿元门槛,2020年有望达到2000亿元。 “计算工厂”:自主创新引领“生态森林” 这是一个虚拟的“计算工厂”:一组人工智能处理器——华为昇腾系列,一组数据中心服务器——鲲鹏处理器,组成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形成对前端成像设备、边缘计算设备、云端协同设备的统一管控,实现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和高效传输。 基于这样的智能计算系统,无论是金融领域的潜客挖掘、精准营销,还是智能存储、分布式集群存储,都可以互联互通、形成生态。数据中心还能支持零下40至70摄氏度严酷环境部署,可以抵挡“风雨”。如今,上海已有30多个产业伙伴完成鲲鹏生态的兼容性测试。 “计算产业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生态,而不只是一颗芯片、一个服务器。纵向上有操作系统、芯片,横向上有很多配套件、板卡、外设。在上海成立创新中心,就是为了围绕新型计算的产业伙伴都能成长起来,这样森林才能茂盛。”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说,鲲鹏和昇腾两颗芯片解决了根的问题,华为的打算是量产一代、规划一代、研发一代,让芯片可以长期发展有竞争力。 今年8月,华为上海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上海市徐汇区,这是上海首家基于鲲鹏技术的国产化产业生态发展基地,希望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上海乃至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标杆和自主可控发展高地。徐汇区位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字形”集聚区的交汇点,区长方世忠说,徐汇已经实施了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推出了“双T”载体,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平台。 借助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东风,又一批重磅级AI项目深耕上海:华为5G创新中心落户浦东,建设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云从科技全球运营中心落户浦东,预计5年投资50亿元,形成研发、产业化、人才培养、平台支撑为一体的架构体系…… “细胞工厂”:开放创新填补前沿空白 几乎没有流水线,而是一个个小小的标准化工作站。在这里,一个患者的血样就是一个批次,每个患者的细胞治疗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才能放行。 基于开放创新合作,位于上海张江的复星凯特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产业化生产基地已正式亮相,预计在2020年左右可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 不到半年,已经先后有两家“细胞工厂”在上海亮相,还有一家属于注册在上海市徐汇区的科济生物医药。 新工厂背后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亮眼”表现。今年1月到11月,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1%,创新成果正进入集中爆发期。2019年4月,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挂牌,6月张江细胞产业园成立,全球CAR-T四大巨头有三家已在上海张江布局。 如今,上海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范围已覆盖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基因测序等众多前瞻性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