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幸福满满(2019年终特别策划)_玖融网(2)
时间:2019-12-27 10: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之前还能应付过来,但自从父亲卧床后,身边离不了人,多少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家里经济吃不消不说,每次去医院更换导尿管,是最头疼的事情。”一到更换导尿管的时候,吴其再就要大费周折,先是喊上救护车,然后到医院排队挂号,等候就诊,一趟下来往往就是大半天。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家庭病床”服务。 他说的“家庭病床”,是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签约医生的基础上,把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的一个新探索,为的就是让患者在家中能够享受和医院同样的医疗。有个什么小病小情的,直接打电话给社区服务中心的主治医生,几分钟就能上门。而且,以前如果去医院更换导尿管,加上救护车的费用,一次下来少则几百元;而“家庭病床”服务,包括材料费和上门费在内,一共也就70元,巡诊费还全免。 “自从‘家庭病床’服务来到家里以后,是省时省力又省钱。”吴其再说,“家庭病床”可以实实在在解决社区居民的部分就医需求,把病床“搬进”了家里,也暖到了心里。
住有所居 老付县城安新家 本报记者 程 焕 付相能一觉睡到了7点。不慌不忙起床,老付帮孙女洗完脸、梳好头,带她吃碗羊肉粉,8点前准时送到幼儿园。能这样从容,只因半年前搬了新家,没几步便是幼儿园。 “就冲这一点,这里要比老家好。”去年,孙女开始上学,老付天不亮就出门,把孩子背到15公里外的镇上幼儿园,回家匆匆吃个午饭,就得去接孙女了。每天徒步往返要花费12小时,老付只坚持了半个月。“跑不动了,只好在镇上租间民房歇脚。” 贵州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是一个坐落在山中的贫困村,老付在那里生活了53年。 “房子比我小不了几岁,每间屋也就够塞下张床。”在老木房里送走了父母和妻子,老付独自把3个儿女拉扯大。木板墙得用牛皮纸糊住裂缝,青瓦屋顶年久失修,风雨稍猛烈点,房子就招架不住。 儿子在外打工时谈的对象,回来过了两个春节后,扔下两岁的孩子就走了。 老付心疼孙女,而房子问题令他忧心:刮风怕顶上掉瓦片,下雨怕床上长霉菌。“孩子一天天长大,上个学太折磨人,只怨我们住在了大山里。” “幸福来得太突然,我做梦都在笑。”2019年6月18日,是老付永生难忘的日子。县里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他家纳入搬迁对象,老付一家在县城分到了一套新房,80平方米,三室一厅带厨卫。 “做饭用燃气,洗澡有热水,刮风下雨都不影响,住楼房就是舒适。”最让老付欣慰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在周边,孙女再也不用为上学遭罪了。 到县城安家后不久,儿媳妇过来住了一段时间,儿子和她在谈复合的事。“孩子需要一个妈,有房有家才叫圆满。”老付期盼着一家人早日团圆。
劳有所得 工厂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蒋云龙 住进公租房的高兴劲儿还没过,犯愁的事儿又涌上了孙利的心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