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甘肃金昌采矿地下千米“安全经”
时间:2019-12-27 1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新华社兰州12月27日电(记者黄泽民、杜哲宇)天刚蒙蒙亮,35岁的杨国辉带领金川集团二矿区采矿二工区生产班梳理完毕当天任务,随后全体起立宣誓:“按标施工、按规操作,个人自律,杜绝‘三违’,确保平安”。 24小时生产的矿区又在严寒中迎来新的一天。上班工人身穿带有银色反光条的工作服,由通勤车一路上山抵达海拔1800多米的井口。每个天亮,千余名工人在这里乘坐罐笼下到垂直距离地面近千米的采矿作业区。 位于“镍都”甘肃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团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60年来,金川公司已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二矿区是金川集团的主力矿山,2019年预计完成井下出矿425万吨。 这里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安全防护意识却从来没有松懈。“井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现在看着是好的。一爆破,安全上又会有变化。”杨国辉再一次强调要安全操作。现场安全作业的第一步是“检撬”。工人手持铝合金撬棍敲敲打打,寻找裂口,敲落松动的矿石,以防作业人员出现意外。 在二矿区井下,巷道纵横交错,就像城市路网。凿岩台车打眼、装炸药、起爆、铲运机把矿石拉到溜井——工区依照这个流程出矿,日复一日。巷道内监控随处可见,就像电子警察抓拍交通违章一样。 13年前,杨国辉第一次下井,被安排开凿岩台车。那里一切都很陌生,“刚开始觉得危险,有心理负担”。他看到弯曲缠绕的油管和五花八门的操作手柄,心想这太复杂了,就是个怪物。 要驯服“怪物”,首先得理解它。杨国辉花了快两年时间学会独立操作凿岩台车并熟练掌握打眼技术。“怪物”不再凶猛。“知道它危险在哪里,我们就有预防措施。”他说。 担任班长的10年里,杨国辉每年下井天数都在280天以上。10年间,他所带班组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015年至今,他带领生产班累计完成井下出矿超过329万吨。手机计步软件显示,每个班次他至少走两万多步。 对所有安全措施,杨国辉如数家珍。例如,铲运机车体、铲斗太大,影响驾驶员视线,为了防止车辆伤人,出矿时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离;侧身驾驶铲运机,这样前后左右都能注意到;车辆启动前先鸣笛闪灯警示;靴子头上装有钢板,以防落石砸伤脚背…… 穿行在巷道里,杨国辉的手环突然震动,他提醒大家注意避让。这时,一辆铲运机也在不远的转弯处停下,报警灯闪烁。杨国辉抬起手腕说,这是今年刚配备的人车防撞装置。从前听到车响,行人全靠手电灯光在巷道上晃动提醒司机,现在电子手环能及时感应预警,方便多了。 杨国辉的班组有个共识:下了井,安全是天。有了“安全”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 井下不见阳光,环境封闭,噪音大。杨国辉习惯了大声说话,声音小了听不见,回到家也一样是大嗓门。 “没有一个人嫌你管得多,这都是为了大家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下班。”他说。 晚上快8点,杨国辉还在和同事清理作业现场。“现场必须保持干净,不能给下个班次留尾巴。”早上6点他又得起床上班,地下千米作业现场有他操心的事。为此他从来没能送8岁的女儿上过学。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