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套路太深“高额消费返利”骗局揭秘

【直报网北京8月17日讯】(中国产经新闻)近日,一份涉及150家消费返利平台的传销骗局名单在网络上曝光,全国各地已纷纷进行风险提示。

返利商城的出现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互联网+”为返利商城提供了突破口。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的交通+互联网,有了滴滴打车;而如今,传统消费+高额返还,诞生了返利商城。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是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发展的一个产物,返利网站是我们的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这种科技手段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表现,由于消费返利网站这种商业模式出现没有多少时间,大家可能会因为尝鲜和好奇上当受骗。

诱人的返利网站

物价上涨,消费压力让人们有了省钱的观念,返利网站应运而生。返利网站适合稍微熟悉网络的所有人,包括学生、白领、家庭主妇、网络兼职等。通过这种模式,消费者可以得到优惠。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借助消费返利平台,得到商家给予的相应的现金返还或相应的推广平台的费用,从而实现消费创业。

但是,“消费返利”这一促销手段却被一些虚假返利网站所利用,加上“互联网+”的噱头之后,被包装出了众多诱人的概念:“花多少,返多少”,“消费=存钱、消费=养老”,“交押金买东西,45天全返还”,超市商品都“白拿”、白吃、白喝、白用,商品一律“不花钱”,“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慈善幌子。面对这些充满迷惑性的概念和口号,消费者很容易踏入“高额返现”的陷阱。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虚假返利网站的招数并不新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花样表现,但万变不离其宗,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掉入陷阱,很大程度是人们内心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很多商家也就是抓住这一点,施以表面的小恩小惠逐步引诱人们进入圈套。

沈开艳认为,这些虚假网络平台是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做了利用。在供给方面找到了“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科技手段,然后运用新的商业模式进行行骗。在需求端瞄准了消费者贪小利、不太了解新事物这个弱点,然后进行行骗。

消费返利的盈利套路

记者梳理中获悉,近年来消费返利骗局简直不胜枚举。比如影响范围最大、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万家购物”返利网,通过推行购物返利分红模式,发展会员和加盟商。会员在网络、实体加盟商处消费,只要满500元就可参加消费返利。每500元为一个有效分红权,从第二天起每天返利一个积分点,满100元就可申请提现,返利累计达到500元后退出。

在短短2年间从零开始,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2350多个县(市)设有代理点,共有10.06万多户加盟商,拥有会员近195万名,其中具有分红权的高级会员达70余万人,累计交易金额达到287亿元。

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漫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消费返利网站的做法属于“拆东墙补西墙”,这种经营模式是以新的消费者加入付款来支付前期消费者的收益,随着加入者的增多,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期加入的消费者便会血本无归。

简单来说,这些平台主要靠收取商家的销售佣金提取盈利,佣金一部分返给用户,一部分留给自己,这也是一般消费通用的盈利模式。一些返利模式的漏洞,或者故意设置的漏洞,让消费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允许人为操控,从中非法收敛资金。

返利网站亟待监管

据媒体报道,目前电子商务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国家有关行政规制措施不统一且力度小,低额的消费返利是属于法律允许的促销手段,符合法律规定。但对于高额消费返利的监管,包括前期审核、主体资格的核定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范。由此也导致各地行政部门对此类经营难以采取切实有效的规制措施。这也给一些虚假返利网站以可乘之机。

沈开艳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国家或者政府发现漏洞后,应当对现实情况加以规范。张漫漫认为,由于互联网电商属于新兴行业,因此,我国在互联网电商方面监管不严,法律不够完善,使得许多商家借机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借此牟利。

作为消费者,在法律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保护自身的利益。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不要相信可以轻松获利的事情。同时,要将对方身份核实,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再做下一步决定,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张漫漫在采访中表示。据《中国产经新闻》

(原标题:套路太深“高额消费返利”骗局揭秘)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