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老小区“改”出新品质(产经观察)(2)

  从免费的无序乱停没车位到计费的有序停车车位足,小区居民很拥护。“刚开始还怕大家会对收费这件事情有担心,没想到有车的都很积极地拿着房产证来登记停车资格,还有几个居民看到今后停车方便了,已经决定买车了。”张洁静说,小小的停车位改造好像一下子释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然而,有些改造却因为触碰了一些居民的利益,一时难以推动。别看黄龙小区现在的改造支持率达到了100%,但此前在一次次入户调查和宣讲后,仍有10%的居民投了反对票。“这些反对的居民大多在小区违规乱搭乱建,改造会把他们的违建拆除。”汪宏芳说,拆除违建一直是改造的难中之难。

  群众工作还得群众做,汪宏芳发动小区居民,让党员带头,一户一户地去“算长远账”:“违建拆了,看起来你的‘地盘’少了,但是安全隐患没了,邻里意见没了,而且公共设施、环境更好了,小区房子也升值了!” 一个个“钉子户”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被“拔除”了。黄龙小区共拆掉违建房屋27间,腾出面积1200多平方米,这些空间被用作修建院墙、增设消防通道、修建活动设施。

  贝加边小区也是如此,清除违建后的空间被用作设立共享学堂、幸福食堂等。原本不愿意拆除的居民也尝到了甜头。“有了共享学堂,社区给我们请了老年大学的老师讲课,还办了一个智能手机培训班,我们班上的老学员们纷纷用上了智能机!”贝加边小区智能手机培训班班长周志潮说。

  呼唤长效机制

  依靠居民自治,还要引入社会化的改造、管理力量

  “新三天,旧三年,一夜回到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前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后“好景不长”,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改造后由于缺乏后续管理、小区面貌又变差的问题。改造只是第一步,老旧小区改造后如何进行长效管理、持续更新?

  河水潺潺、卵石洁白,宜昌嘉明花园小区里的河道景观别有意趣。不过这处景观并不属于小区改造的范畴,而是改造后居民自己找来材料一点点修建铺设起来的。“改造完成后,小区就成立了自己的业委会,居民管理小区的热情空前高涨,业委会成员带动大家自己动手扮靓家园。”宜昌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后的长效管理需要依靠居民自治,让居民自己成为小区管理的主体,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入社会化的改造、管理力量也必不可少。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北社区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第一批成建制住宅区。这个40岁“高龄”的小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社区,开始探索市场化的改造和管理新模式。

  基础类改造项目由市、区两级财政出资,小区自选类项目和其他提升费用由引入的社会资本愿景集团来投资。修建停车场、增设景观、铺设灯光、加装电梯……劲松北社区逐渐“返老还童”,并且以“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模式更新着。

  “截至目前集团已投资近4000万元,我们计算在微利情况下预计10余年可收回全部投入。”愿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社区闲置低效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引入居民所需的便民服务业态,通过后续物业服务的使用者付费、停车管理收费、空间租金收入以及未来可能落地的养老、托幼、健康等产业,实现一定期限内的投资回报。后期还可通过金融机构投资等方式,形成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长效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社区被盘活了,居民也有了生活的新盼头。他们不仅成为被服务的对象,也成为提供服务的人。刘师傅的新发地“菜篮子”社区便民店即将开业,周师傅成了物业保洁队的一员,露天理发20多年的申师傅夫妻俩搬进了社区理发店……隆冬时节,劲松北社区里却显得暖意融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后续长效机制,还有一些障碍等待破题。比如社区管理涉及众多部门,齐抓共管整体合力不足;老旧小区缺乏改造标准和专属规范,风险管控难,让组织实施者责任风险难厘清;企业投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法律政策保障不足,不利于吸引市场力量参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