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一次跨越千里的特殊颁奖仪式,只为这位深藏功名的95岁老兵(2)

  至今,战争的伤痕还留在他身上,被燃烧弹烧焦皮肤,被子弹划开头皮,被冲击波震落大牙——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难以想象。他一年四季都戴着帽子,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因为头部创伤,变天就痛。1955年,张富清退伍转业,与那段峥嵘岁月最后一次合影。

  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些功勋被他封存起来,无论顺境逆境,他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就此湮没在岁月里。作为战斗英雄和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他本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因为一句“祖国需要你”,张富清主动选择来到来凤,这是湖北省最偏远的县。

  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他放下枪和功勋,默默地在最基层劳作。以突击队员的精神,他辗转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工作。

  昔日战场的峥嵘岁月虽已远去,但军旗下许过的铮铮誓言已被他镌刻在心。1975年,51岁的张富清调任来凤县卯洞公社任副主任,他一头扎进更偏远的高洞管理区,这里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山连着山,村民的物资上不去,山货下不来,不仅吃饭成问题,连日常出行都充满危险。要致富,先修路。

  他四处奔走、申请报批、借钱筹款、规划勘测。白天拿着锄头一起修路,晚上就住社员家的柴房,铺点干草席地而睡。这条长约5公里的路,有至少3公里在悬崖上,只能炸开打通。谁都没有修路的经验,炸药用不好还可能出人命,当时年过半百的张富清,又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张富清攻城拔寨打先锋,那个战场上的他仿佛又回来了,肩挑手扛,硬是在那绝壁上修出一条路。路通了,乡亲们的物资到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其实,张富清家庭当时“不成样子”,在那个年代,向组织打个欠条,缓解一下家庭困难,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时任镇长向致春去查账,从干部到百姓,谁都有借款的欠条,可张富清没有一张欠条。在申请福利的名单里,也从没见过张富清的名字。

  1960年代,张富清任三胡区副区长,一个人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人。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分管这项工作的张富清,首先动员的竟然是妻子。

  孙玉兰在供销社上班,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那可是个好单位。

  于是,孙玉兰下岗,当保姆、喂猪、捡柴火、做衣服……为了贴补家用,这个副区长的妻子只能打零工。张富清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质。当了30年的公务员,张富清对待自己和家人十分严苛。

  四个子女没一个在父亲任职单位工作过,他一家还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建行宿舍,旧白墙已呈现斑驳的青色。5层楼里唯一的旧木窗就是他的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