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稳外贸,中国出实招(2)
时间:2020-02-13 21: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更优惠的进口税收政策:一是适度扩大《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规定的免税进口物资范围、免税主体范围等,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二是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进口关税。三是免税进口物资已征收的应免税款予以退还。四是免税进口物资可先登记放行,再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此次发布的公告扩大了捐赠免税进口物资范围、免税主体范围等,并精准聚焦在疫情防控所需的试剂、防护用品、救护车等关键物资上,将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助力。 为扩大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商务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扩大进口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做好衔接沟通,落实落细责任,扩大医疗物资及生产原料进口,积极利用进口增加国内肉类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扩大进口有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商务部初步监测,猪、牛等肉类预计1月全月到港64万吨,同比增长190%;天津、上海等主要肉类进口港口库存充足,业界估计目前在港猪牛肉库存共计16万吨;部分进口龙头企业一季度肉类进口计划10万吨以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疫情防控物资进口,速度是关键。海关总署介绍,海关已在全国各通关现场设立专门受理窗口和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为疫情防控物资提供便捷高效通关服务。对境外捐赠的疫情防控物资,先登记放行后补办减免税等手续。对专门用于疫情防控治疗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等,即到即提,确保通关“零延时”。在全国所有隶属海关设立咨询热线,并在主要媒体公布,专人负责值守,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解答问题,指导办理通关业务。 中国外贸依然韧性足 ——外贸受疫情影响短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探,但不会构成趋势性影响 谈及这次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本报记者分析,疫情对进出口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短期订单上。再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外贸进出口短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探,但这不太会构成趋势性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也认为,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企业不能按时开工,不能按期交货,可能影响与客户的合约。但总体看,目前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从服务贸易来看,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以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价值链的不断升级,有利于中国抵御来自疫情的冲击,更加坚定信心应对暂时的困难。 国际权威机构也相继发声。世界银行指出,相信中国有防控疫情、保持经济韧性的政策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支持中国防控疫情措施,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IMF对此“充满信心”。 “这次疫情对中国外贸是一次考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中国外贸就此趴下。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有力。”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扩大市场准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商机;进一步扩大内需,将国际市场的“中国分场”扩大带来的机会利用好。 在张建平看来,针对疫情导致的外贸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不能按时交货情况,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不可抗力证明”,尽量让所受损失降至最低水平。加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并针对企业延迟开工的情况,在保险减免、贷款展期等方面推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此外,自贸试验区要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在复制推广经验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