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时间:2019-06-23 23: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时代,我们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更好发挥改革的根本动力作用。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改革开放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够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扫清深化改革的障碍,使人民群众坚定对深化改革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体现在能够结合具体国情,持续地、大幅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给人民群众带来普遍的、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就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持续改善民生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关键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又稳定总需求。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市场出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保持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打下坚实基础,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优胜劣汰,使优质企业在公平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