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新职业再现“用工荒”
时间:2019-06-25 08: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新职业大批涌现,能有力缓解目前的就业总量压力。未来,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还有赖于新行业保持澎湃动力;有赖于全社会转变择业、培训、用人理念,让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
全国数字化管理师已超过100万!自4月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短短3个月内,这个中国首创的新职业从业人员增长超30万,且仍在快速增长中。 在我国就业形势面临总量压力,高校毕业生总数再创新高的背景下,新职业的涌现,相当于在求职市场下起了一场“红包雨”——4月份以来,各类新职业“就业景气报告”纷纷出台: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需求量近500万人;数字化管理师将遍布全部一级行业和96个二级行业;目前,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一大批新职业、新机遇、新选择正在向求职者招手。 如何迎好这场“红包雨”,有效缓解就业总量压力? 面对新职业,求职者不妨主动出击,提升职业新技能。13个新职业中,既有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性极强的岗位,也有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数字化管理师等强调综合能力的岗位。对求职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而言,这些要求综合能力的岗位尚未有对口专业,求职者须立足自身专业背景,主动学习,力争在蓝海期进入这一行业,与行业共同成长。 面对新职业,企业可试着“降降标准”,舍弃高薪挖人模式,把“老”员工培训成“新”能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的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用工严重供不应求。求人难、“挖”人贵,企业若能把同样的成本投入员工培训,不仅降低人力成本,从长远看还可以扩大从业群体,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和竞争性,提高企业用人的主动性。 面对新职业,政府管理部门步子得跟上,相关支持政策最好做到多、快、好、准。比如,企业花钱搞培训,输送新职业人才,管理部门相关财税补贴政策应该做到易申请、好落实。再如,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技能内容等方面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课题审批、重要奖项评比等方面就应予以倾斜。 总之,要想办法让新职业的需求更快、更准、更多地得到满足,不让求职难与招工难矛盾现象在新职业领域再次出现。 当然,想让新职业“红包雨”下大、下久,从根本上还有赖于新行业保持澎湃动力,新岗位保持生机活力。 首先,要继续从经济结构转型中挖掘就业潜能。详细分析,这批新职业都源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结构调整还将持续深入,有些新职业会从中自发生长,还有一些需要有计划地设计、培育,满足经济转型所需。 其次,相关制度要完善跟进。各大高校在设定专业时要更加灵活地适应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新职业从业者的劳动保护、休息、福利保障制度等也需要同步调整完善。 第三,我国现有的职业培训要尽快补上通识教育短板。目前,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中,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存在实操性不强、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对通识内容的培训则不够完善。求职者想“转换赛道”进入新职业,颇为不易。农民工想学习基础知识,以进一步提升技能,也缺乏相应的途径。这个短板必须及早补上。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对管理部门来说,要珍视产能过剩行业员工的价值,通过培训,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提升其能力,向新行业、新模式输送,避免这些人中途转行、从头再来,造成国内人力资源浪费。对个人而言,也要有“跨界”成长意识,比如,在高级技术工人稀缺的今天,大学生可以尝试投身技术工人行业,发挥自身基础知识扎实的优势,参加一定的技能培训,从快、从高胜任高含金量的技术工作。 几年前,快递行业的发展及快递员新职业的出现,造就了目前的百万快递员大军。此番新职业出台,又将给我国求职市场带来哪些改变,我们充满期待。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1日 19 版) (责编:庄红韬、杨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