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国家医疗队刘正印:​女儿不担心我,因为她爹能力特别强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

3月4日22:00,在答应接受采访整整一天之后,54岁的刘正印才找到了一个能够完整与记者通话的间隙。

刘正印是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作为国家援鄂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他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抗疫一线,坚守了30多天。

情况,正在慢慢好起来。

作为2003年第一批进入北京协和医院SARS病房的医生,刘正印依然震撼于此次新冠肺炎的猛烈——他忘不了2月初医疗队接手同济医院中法新城9层西ICU病区时,32个床位有28台呼吸机都在“嚣叫”的场景;而现在,9层西病区只有19个病人了。

以下是他的自述:

经历过SARS的老兵

再上战场,不需要做心理准备

我们这支医疗队是1月26日大年初二下午抵达武汉的。但其实在之前我就已经心里有数了:武汉这次,我肯定要上。

首先这是职责,我是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督察组的督导成员。腊月二十八,我接国家卫健委通知去沈阳做督导,大年三十晚上回的北京,等到大年初一晚八点,医院就给我打电话了。

我是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是一位抗疫老兵了。老兵上战场是不需要什么心理准备的。电话里其实就一句话,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要组建了,能不能参加?我就说,“当然能了。”

其实在1月初,我们作为感染内科的医生,已经开始很敏感地留意到这个“肺炎”了,但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它传播性会这么强,疫情的发展会这么迅速。

SARS来袭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没有应对经验的。那时候我还年轻,也害怕,毕竟对那个病是不了解的。那一场战疫,我们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的,当时北京协和医院就做到了医护“零感染”。怎么做?第一是戴口罩,第二是手的卫生,第三是“严格分区”。那这一次到武汉,除了救治病人,这些保护医护人员的经验就可以派上用场。

32张床28台呼吸机“尖叫”

最难的时刻,护士比医生更累

1月26日来武汉的这支国家援鄂医疗队里,北京协和医院派出了21人,可以说全是精英,副院长韩丁,重症医学科的周翔,呼吸科的王京岚,都是业内顶尖的专家,两个重症护理科的护士长也都是经历过“非典”的。

我们抵达武汉时,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还是空的,我们正月初二来,初四就开始收新病人了。这时候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因为当时的武汉,病人真的太多了。

正月初四一天就给我们送了18个病人,就是救护车拉过来往床上一放……那一天彻夜未眠,最开始是很慌很乱的,这个病人叫什么名字,做没做核酸检测,他的CT片子在哪,情况怎么样,一概不知。

条件也很艰苦,首先是设备问题,吸氧的接口不够;其次,病人都需要大量吸氧,但是氧供应能力不足,压力不行、浓度不行,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重症监护室32个病人28个上呼吸机的,那呼吸机就满屋子一直乱叫……

你说这种环境,压力能不大吗?而且当时危重病人多,人手也不太够,我们有一个必须要插管上呼吸机的病人,但当时没有正压头罩,这个操作应该由麻醉科医生来,等不来人,国家专家组成员杜斌主任上去就插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但那个时候你不做,病人可能就保不住。

医生相对都好一点,护士是真的累。我们很多护士,年龄跟我女儿一样大,95后,跟瓷娃娃似的,她们最开始可能都是抱着锻炼、感受的心态来的,来了之后就发现不简单——病人憋气得厉害,像我们重症监护病房,要吸痰、要帮病人翻身、处理大小便、观察呼吸机还有各式各样的泵,一天下来体力上是很透支的。这些孩子们一个班都是4-6小时,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戴上纸尿裤,你说她们不累不害怕吗?但真的,至少在我这个队长面前,没有人哭过闹过。

重症病人少了,重症发生率也没那么高了

这是我们所有医护最欣慰的

你问我累不累,那肯定累,就比如来武汉快六周了,我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几号我知道,因为每天要写病历。

医生是12小时轮一班,每一次出病房,那是从头往下流水啊。我一般就是不吃早饭也不吃午饭,就吃个晚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