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直缘多艺用心劳——记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2)

感染科的微信群里,至今留存着几百张图片,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名患者输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数据和排尿、排便等“出量”数据,记录非常精确。

江晓静的严谨在医院是出了名的。护士站的留言板上详细记录着发热患者的体温,不仅有定时的体温数据,还有“日间最高”“夜间最低”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入量记录。

护士长周勤每次说起江晓静,总是既敬佩又心疼:“她每次交班都会问病人的各种数据,有时候掌握得比我们还准。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嘱咐医护人员们,这是一个要求很细对待的病,细点,再细点。”

江晓静在仪器上查看患者病情

从每天护理计划的落实,到不同患者各种液体的输入速度,她都盯得很认真,细致到严苛的程度,她与团队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很精细的个性化方案才肯罢休,力求让患者从治疗到护理,从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导,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精心呵护。

感染科有一个专门的秤,每个病人吃饭前后,江晓静都要求称一称,吃之前称一遍,吃完了再称一遍,然后相减,记录病人吃进去的量,精确到克;病人饮水也要用烧杯精确到毫升,记录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什么要这么精细?在江晓静看来,新冠病毒感染直接表现是肺炎,但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可能带来身体多个器官的病变,所以在治疗上也必须针对患者身体指标的不断变化,更加精准地采集信息,为“一人一策”综合施治提供依据。

江晓静举例说:“很多的老年病人,他的出入量都要做到非常的精细。你补多了,他有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衰,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这个输入量要做得非常精细才行。”

新冠肺炎迄今人们对它仍是未知大于已知,没有一套成型成熟的救治方案。为了摸清楚这个狡猾敌人的套路,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认真分析他们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精细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江晓静每天都要把患者诊断数据“捋”一遍,确保能针对最新状态精准施治。

江晓静在病房为患者戴口罩

劳!“红区”深夜查房的“常见客”

江晓静负责的感染科,收治病人最早也最重,但是出现普通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的确实不多,几次探秘发现她确实有绝招,那就是死死盯住病情变化的“窗口期”。

1月22日,科里收治了一位状态看起来很好,没有任何症状的中年人,各项指标都显示他是一位轻症感染者,但是在江晓静看来“实则不然”。

“肺部CT显示,他是多个位置均有感染,这种情况虽然症状目前很轻,但我们要特别关注。”江晓静语气坚定。

随即,江晓静要求患者必须使用心电监护仪,每天要十几次查看这名患者的各项数据;同时,叮嘱护士要对患者的面色、神态、呼吸频率,甚至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一天、两天……江晓静担心的情况始终没有出现。

突然,第5天的早上,患者的面色一下子暗了许多,呼吸频率比平时多了一倍,各项监测数据都在上蹿下跳。“窗口期”出现了!江晓静马上组织对患者进行干预,提前采取了必要的治疗,患者的呼吸慢慢平稳,面色又恢复了红润,一次危险的病情滑落被阻止了。

“在患者病情滑向悬崖之前拉住他。”这是采访江晓静听到的最多的话。

采访期间,正赶上这名患者出院后来医院献血,他特意到传染科的病房外,隔着厚厚的隔离门,向江晓静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都没有直起身。

科里有一位72岁的盲人患者,自身患有心脑血管、痛风等好几种病,刚来时还不停地腹泻。只能听见不能看到。在“黑暗世界”里听到楼道里的抢救声,让他产生了极度的恐惧,一度要放弃治疗。江晓静每天安慰他鼓励他,安排人时不时地去和他聊聊天;病人情绪导致病情加重的时候,凌晨4点,江晓静也会换上防护服来到“红区”查看。

用真情换真心!

正在给患者做治疗

慢慢地,病人度过了紧张与恐惧,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治疗,病情很快好了起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