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影像团队:黑白影像世界里的病毒“猎手”(2)
时间:2020-03-15 21: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目前,CT/MRI 影像诊断科共有医技人员33人。彭雪华说,科室里的技师几乎都是年轻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面对疫情来袭,大伙都有一股往前冲的拼劲。严峻的形势面前,工作量骤然增加,彭雪华曾有过一丝担忧,24小时连轴转、全副武装的高压工作状态,她担心有人会顶不住。但很快,她的这丝担忧就烟消云散了,疫情发生后,年轻同事们纷纷取消休假,留守岗位。大年初一,影像技师朱圣煜、舒伟和魏登峰取消休假,纷纷从老家“逆行”返汉,火速赶来医院进入战“疫”,他们说,“科室人手本就不足,同事要上班12小时左右,有时24小时连班,还有的同事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少损耗防护服,这种时候我们肯定不能当逃兵。” 凝神细看,黑白影像世界里的病毒“猎手” 影像医生们出具的CT报告,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天拍,当天下诊断,最高峰的时候,医师们一天要下200多份影像诊断。”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看肺部片子成了影像医师田芷瑶每天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审阅CT图像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彭雪华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然而,忙中还得有细,要查得准。“儿童病毒性肺炎没有成人典型,单从CT上看,磨玻璃状阴影也有可能是其它肺炎,有时还合并其他病原感染,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 曾有一名2岁女童,低热一天入院,家人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是阴性。但是高分辨CT检查提示肺部有散在斑片状病灶,与新冠肺炎的影像表现很像。是异病同影,还是同病异影?彭雪华审核后发现,患儿可能既有支原体感染,还合并感染新冠病毒,她建议还是谨慎处理,再次安排核酸检测,果然,第二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患儿得到了及时确诊。 3月12日,在医生办公室里见到,影像医师快速地在显示器上调整着图像的对比度和明暗度,在调整的过程中,图像好似电影一样,一幅接一幅地动起来。彭雪华介绍,“从肺尖到肺底,一个患儿通常会产生100-300层图像,最多近400层。一般阅片时间在5分钟左右。遇到疑难的,会要更长时间。”影像医师们坐在电脑屏幕前,睁大眼睛,分析影像中的病灶,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犹如一名“猎手”,搜寻着黑白影像世界里隐藏的病灶和元凶。因为每天图像看得太多,眼睛看得发涩,手腕因不停滑动鼠标而酸痛。“儿科是‘哑科’,与成人相比,缺乏更多的主诉,CT影像检查就是帮助找‘证据’,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儿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在彭雪华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审视每一幅图像,绝不能漏诊任何一名患者。 隔空“把脉”,与临床并肩战“疫” “各位主任请看一下。”1月27日,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芙蓉将一张肺部影像,传到了武汉儿童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管控团队微信群里。这是一名1岁重症患儿的肺部影像,从这份影像上看,患儿双肺有明显病变,伴磨玻璃影,几近“白肺”。但棘手的是,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为了让孩子尽快确诊,张芙蓉主任向院内影像学专家申请会诊。 “这个肯定是新冠病毒肺炎。”儿童放射影像学科带头人、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邵剑波教授反复翻看片子后立即回复道。彭雪华也建议临床“再次复查核酸,做好防护。”患儿第三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证实了邵剑波教授和彭雪华的判断。在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下,1岁患儿最终康复出院,成为全国首例确诊的新冠肺炎儿童危重症患者。 影像诊断作为临床治疗的“眼睛”,是临床离不开的“路标”。疫情发生后,武汉儿童医院医务部拉建了“武汉儿童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管控团队”微信群,邀请该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CT/MRI影像诊断科的专家入群,随时讨论治疗方案。遇到疑难病例,专家群里随时会联系彭雪华分析影像报告单,有时候凌晨还在火热交流。她索性把“家”安在了办公室,24小时待命,不管多晚,随时起来看片,与临床并肩战“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