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财经眼)
时间:2020-03-27 15: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 ■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总的看对需求的影响大于供给,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工业,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爆发式增长,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月份国内生产需求下降,就业物价压力上升。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形势和后期走势?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虽然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影响,但疫情冲击不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经过这次风雨洗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更为明显和强劲。 疫情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出口分别下降24.5%、20.5%和15.9%,调查失业率突破6%,物价指数继续在5%以上高位运行。同时,疫情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2月份PMI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只有35.7%。可以说这次疫情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是超预期的,但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 一是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春节在1、2月份,春节前后约有20天企业生产活跃度不高,加上部分寒冷地区不易施工,导致1—2月份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主要指标占全年比重较小。从生产看,一季度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体现在畜牧业和蔬菜生产上,农业增加值占全年的比重不足13%,1—2月份占比更小;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年比重约14%。从需求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比重不足9%;出口占比约14%。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二是经济规模依然可观,自我修复能力强。1—2月份,经济虽然受到了较大冲击,但生产能力未受到影响,多年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万亿元。为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快速攀升的应急需求,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发展韧性较强。1—2月份,口罩、酒精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7.5%和15.6%。 三是农业生产受影响较小,农产品供给基本稳定。目前小麦播种面积和苗情基本稳定,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较为充足。据调查,2月底冬小麦主产区一、二类苗占比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生猪生产有所恢复。1月份,全国生猪大县合计出栏生猪2406万头,环比增长18.9%;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1774万头,增长3.9%。即使在疫情较严重地区,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也是有保障的。 四是部分消费被延迟或抑制,疫情过后有可能出现补偿性增长。通常1—2月份是消费旺季,这次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冲击较大。保守估算,1—2月份,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超1.5万亿元,旅游、住宿、交通、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减少超过1万亿元。有些商品和服务消费如餐饮、交通出行等具有季节性,难以回补。而汽车、服装、金银珠宝、日用品类等商品消费以及一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或冻结,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五是部分行业加快了去库存步伐,为以后发展腾挪出了空间。这次疫情冲击了我国产业链,影响了经济循环畅通,部分产业或企业库存积压,如钢铁、汽车等。也有些行业因疫情防控或复工复产需要而加快了去库存步伐,如医药、防疫消毒用品以及部分纺织、化工原材料等。随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一些行业将加快去库存,另一些行业会加快补库存,进而推动企业生产反弹。 疫情冲击不改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