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际新闻 >

各自为政!用户抱怨:买个大额存单 为何得下两个APP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让一键订餐、一键出行、一键娱乐成为可能,在丰富和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近年来,为了增加获客,手机APP成为各大银行争夺流量入口的主战场。当下,手机银行APP客户争夺战正酣,仅2019年第四季度,就有工商银行、宁波银行、大连银行等超过6家银行上线了新版手机银行。

日前,记者走访长沙市内多家银行发现,银行业从“卡时代”向“APP时代”转型之际,市民对“一个银行多个APP,功能交叉重叠,霸屏手机”颇有抱怨。业内人士指出,银行APP应该在不影响主体业务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做好减法,为用户带来实际收益,而不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指尖上的“便捷”变“被劫”。

用户吐槽

手机银行APP霸屏,一年却用不了几次

“我只想买个大额存单,已经有你们银行的APP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另外下一个APP才能买?”1月6日,长沙市民李女士一笔银行理财到期,去银行咨询大额存单事宜,结果却被告知需要同时下载该行两个APP才能购买。

“我就奇怪了,一个简单的银行业务为什么要下载多个APP才能办理?”李女士向记者吐槽,因为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不同,这两年她为了买点收益略高的理财产品,手机里至少装了11个手机银行APP,其中一家国有银行她就下了3个APP。“其实很多手机银行APP设计很‘鸡肋’,功能不常用、不实用,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常常望满屏APP而却步。”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女士一个人的困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评测,21家银行针对境内个人客户开发的APP数量高达80个,平均每家银行就有3.8个APP。以工行为例,工行除个人银行APP“中国工商银行”和信用卡业务APP“工银e生活”外,还有“工银融e联”“融e购”“工银商户之家”和“工银e校园”等数个APP。另一家主流商业银行的APP则涵盖了社区、支付、电商、社保、汽车金融等多个场景业务,被网友调侃为“全家桶”。

银行为什么热衷于开发APP?“就是看到金融科技火了,不想落后。”多位银行人士称,想追赶金融科技浪潮,是主观原因。但银行的线下网点流量逐渐减少,线上获客成为主流也是其客观原因。

问题症结

两极分化严重,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政”

得用户者得天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已成银行发力金融科技转型的突破点。最近,银行领域更是爆发了APP更新潮。仅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有多家银行上线新版手机银行。

2019年10月,锦州银行升级手机银行,徽商银行发布新版手机银行;11月,工行发布手机银行5.0版;12月,中原银行发布手机银行5.0版。值得注意的是,这波更新潮,大多和消费贷有关。“2019年,我们开始重点发展线上消费贷。”某银行职员穆雪透露,该行新版手机银行将某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达4.968%)安置在APP首页醒目位置,以吸引用户。

记者注意到,目前银行APP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如上文提到的银行APP推出纯线上信用贷款方便客户,解决了用户痛点,APP用户活跃度较高;另一种,则是银行APP功能分散,粗制滥造等导致闲置,用户活跃度很低。

“一个银行APP的发布流程是,某业务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向总行提起‘开发APP’的申请,审批之后即可进行开发制作。”一位为商业银行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透露,正因为如此,才常出现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之开发经验不足,导致粗制滥造或者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从而产生“僵尸APP”。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大量APP不仅占用数据资源、占用手机内存,还耗能惊人。大量APP能耗的累加,对手机性能、响应速度、温度、寿命等影响较大。

解决方案

“减肥瘦身”,专属产品吸引细分人群主动下载

“不少银行APP建设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相关负责人只清楚具体几个功能,而不是从全面解决用户痛点的维度去做规划设计。”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偶尔办理的业务其实无需通过APP进行,过多的APP不论对开发单位还是对消费者都是负担。他指出,很多中小银行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流量大的平台,像在微信小程序上面将自身的业务嵌入进去,没有必要一窝蜂去搞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CFCA兼容和性能测试平台”对65家城商行手机银行进行了兼容性和相关性能方面的测试。测评结论认为,银行APP应该在不影响主体业务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做好减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