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商行回A不复八年前风光 如何改善有效信贷不足待解
时间:2020-05-13 15: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该行同时面临着当前地方银行所普遍面临的压力——资产规模增长乏力,多项盈利能力指标下滑,成本支出上升,资产质量恶化,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 继摘取首家H股上市内地农商行称号之后,重庆农商行有望再斩首家“A+H”农商行的桂冠。 10月12日,已在港交所上市的重庆农商行(3618.HK)更新了A股上市招股说明书。该行首次披露招股书是在今年1月2日,两次间隔10个月,根据常规IPO流程,下一步重庆农商行有望进入初审会,意味着该行回归A股的步伐再进一步。根据申报稿,重庆农商行回A拟发行13.57亿股股份,拟发行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1.95%。 在内地农商行中,重庆农商行可谓佼佼者,其资产规模甚至超越一大批城商行。以2017年末数据比较,该行9053.38的资产规模在农商行中居首,比第二位的北京农商行高出890.35亿元;即便置入城商行序列仍可以排到第八位,仅次于徽商银行(3698.HK)的9081亿元,但高于杭州银行(600926.SH)的8333.39亿元。 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重庆农商行资产总额已增至9081.97亿元。 从港股成交量来看,和多数内地地方性银行的地量成交相比,重庆农商行交投相对活跃,日成交额基本稳定在千万港元水平。 不过,重庆农商行也同时面临着当前地方银行所普遍面临的压力——资产规模增长乏力,多项盈利能力指标下滑,成本支出上升,资产质量恶化。显然,其正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收益能力下滑 八年前 ,重庆农商行横空出世登陆H股,曾吸睛无数。 该行成立于2008年6月,由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重庆市辖区内39个区县行改制而成。改制两年半后,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村商业银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银行、西部首家上市银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对企业治理规范和经营增长带来的正向效应在重庆农商行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该行自上市后发展势头良好,一举成为内地农商行的龙头。以截至2018年6月末资产规模和净利润计算,重庆农商银行为全国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 不过,近年来其发展已显露疲态。 2018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同比仅增长0.32%,而去年同期增速为6.51%;净利润增速为5.45%,而去年同期为10.18%;体现中间业务收入指标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下滑,下滑幅度扩大至3.54%。去年同期该项指标下滑幅度为1.94%。 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该行多项指标出现下滑。截至2018年6月末,其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下滑0.04%,加权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下滑1.6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率下滑1.69%,成本占收入比下滑最多,下滑幅度达3.52%。 成本支出方面,重庆农商行也迎来地方银行的普遍问题——揽存日益困难,资金成本上升,同时银行自身资金也不时出现局促局面,需要以高成本拆借。数据显示,2018年6月末,个人存款平均利息支出方面从1.72%上升到了1.8%,具体来看,上升多的主要是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同比从0.3%微升至0.31%;定期存款上升更明显,从2.25%上升到2.32%。 “当前揽存不易,各行在定期存款发力比较大,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等,都抬高了利息成本,各地方银行更是把利息一浮到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投资时报》记者。 不仅存款紧张,拆借市场资金现在也比较“贵”,拆入资金成本大幅上升。 2018年上半年,重庆农商行同业存放及拆入款项利息支出增幅达36.93%,从3.47%的成本率上升到4.33%成本率;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项利息支出增加了0.03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也不容乐观。 截至2018年6月30日,重庆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从去年末的0.98%上升至1.23%,不良贷款余额从33.01亿元上升至44.64亿元。 上述数据自然影响到投资者的选择。截至10月18日收市,其4.08港元/股的股价较52周高点已下调45.5%。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存贷比指标曾经是各家银行为达标而不断“奋斗”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个指标也被业界认为限制了银行业务发展。 2018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这是自1995年起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首次迎来大修。被长期诟病的“存贷比”75%红线自10月1日正式取消,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不再作为硬性监管指标出现。业界认为,此举意味着戴在银行头顶20余年的“紧箍咒”终于解除,银行高息揽储的现象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当时也有部分人士担忧存贷比指标的取消会刺激信贷投放的激增,带来更大风险。不过从目前来看,后来的信贷风险与存贷比指标的取消关联并不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