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抹水泥”?大理苍山十八溪治理争议
时间:2020-06-05 12: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在当地居民心里,苍山的溪流是亲人、朋友一样的存在,不该被多余的钢筋水泥工程所改变。 实习记者|吴淑斌 水泥车开进苍山五溪 虽然自小生长在苍山黑龙溪溪畔,环保志愿者陈芊芊也是在最近一个月,才频繁地奔走于苍山十八溪。 苍山由北而南共有十九峰,每两峰之间孕育着一条溪流。北起喜洲,南至下关,十八溪以苍山为源,自西向东汇入洱海,是连通苍山至洱海的水系命脉,也是大理母亲湖洱海的重要补给水源,洱海约有30%的水源补给来源于十八溪。 一名关心大理的环保志愿者告诉本刊记者,4月10日,自己收到朋友发来的照片,图中工人正在为苍山十八溪中的桃溪溪底施工做硬化,溪底的石头已被清出,抹上混泥土。“我知道大理有一个五溪治理项目,但照片里的画面实在太丑,原来的曲水流觞已经没有了。”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志愿者群里呼吁众人关注。 越来越多人注意到苍山五溪中出现的违和的水泥车。4月14日,有志愿者再次拍摄到桃溪苍山大道到214国道段,挖掘机正在河道中施工。4月20日,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志愿者在白鹤溪附近进行例行的定点溪流观测时发现,工人正在对溪流河道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两侧的河堤明显看得出用小石块加高,同样用水泥抹缝。 看到志愿者们的信息,陈芊芊才想起,自己也曾在白鹤溪旁见到一辆工程车,“车身上有一个用来搅拌水泥的大圆罐,后面有出水泥的口。” 引起环保人士关注的工程是“大理市洱海流域苍山十八溪入湖河道治理工程(五溪治理工程)项目”。官方信息显示,此项目涉及的五条溪流——莫残溪、清碧溪、白鹤溪、中和溪和桃溪,位于洱海海西人口和旅游业发展最为集中的下关镇和大理镇。该项目于2019年12月29日启动,总投资约3亿元,目的是实现 “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但这种“河底抹水泥”的方法引起了环保人士的强烈不满。志愿者们开始发声,希望引起官方注意。多名志愿者告诉本刊,为河道做硬质驳岸和砌底的“三面光”模式,相当于为河流穿上了盔甲,让河流“无法呼吸”,也把自然景观变成了如城市景观般千篇一律。 “三面光”是将河道修筑成混凝土的形式,即河底和两岸护坡硬化。这种在志愿者看来“简单粗暴”的模式,也早已受到广泛的质疑。2005年,时任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将“三面光”水工程建造模式称为水系改造的“六把刀”之一。2008年,云南昆明市对于盘龙江中段已经存在的“三面光”河段,采取河堤“软化”的方式处理,在河岸采用浮床的形式种植水生植物,尽可能地增加生态功能。 即使不知道“三面光”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原理,溪流在视觉上的变化仍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强烈的刺激。溯溪是人们偏爱的一种游玩方式。志愿者莫安婷搬到大理5年,闲暇时也会溯溪而上,沿途捡垃圾。谈到十八溪弯弯曲曲的溪道和溪畔丰茂的野草,莫安婷多次感叹“自然的东西是多么美好”。 而土生土长的白族人陈芊芊感受更深。她告诉本刊,自己对苍山溪流最深的印象就是十八溪的石头。小时候,家门口的黑龙溪里分布的鹅卵石大小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石头甚至比人还高。随着大理的不断发展,溪底的石头越来越少,陈芊芊记得,有的大石头会被运走建房子,或是当作纪念品卖了。而这一次,直接对溪底进行水泥硬化的行为彻底让她感到痛心,“不仅把石头弄走了,连河流本身都被破坏了,一条有生命力的溪,变成了水渠。” 被质疑的工程目的 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作为五溪治理项目的实施方,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动联系到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希望与环保人士进行交流对话。4月21日,项目建设方、设计方及施工方负责人与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在野性中国办公室举行项目说明讨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