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款通知非得曝光大學生隱私嗎?
时间:2020-06-26 22: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原標題:催款通知非得曝光大學生隱私嗎? 8月15日,江西萍鄉農商銀行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大學生助學貸款逾期,后果可能會很嚴重!”的催款通知,引發輿論熱議。通知公布了141名助學貸款逾期大學畢業生的姓名、學校、逾期金額、住址等,其中逾期金額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見8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催收助學貸款是權利所在,大學生按合同償還逾期貸款也是應履行的約定。只是銀行將逾期畢業生的個人信息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有侵犯個人隱私之嫌,手段的合法性也存在爭議。不過,公告發布后,不少大學生已開始著手還款,可見對銀行來說,這無疑是最經濟、效率最高的催款方式。 大學生助學貸款清收難有其普遍性。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7年9月,該行所辦理的國家助學貸款不良率維持在4.12%~8.27%之間,高於普通小額貸款。這其中並非都是大學生惡意失信,一方面大學生畢業后離校找工作,有一段頻繁流動期,通信地址、手機號碼變動,助學貸款逾期通知“失聯”,缺少催收的倒逼﹔另一方面,有部分大學生因種種原因忘記了還貸,或認為已償清貸款。 大學生助學貸款額度不高,到畢業時發生逾期的額度往往更小,在此背景下,如果銀行採取正規手段和流程催收,可能出現“追雞殺牛”的尷尬﹔如果銀行動輒將助學貸款逾期記入個人信用記錄,顯然會讓大學生“因小失大”。眼下銀行用隱私作為倒逼大學生守信的籌碼,於隱私保護和信用維護而言,無疑都是一種尷尬,不僅宣告了隱私權的“廉價”,而且折射出誠信意識的缺失以及信用制約機制的欠缺。 個案值得反思之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公民隱私保護法治步伐還應加快,兜牢公民權利底線﹔其次,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價值意識還有待提升,特別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提醒其重視助學貸款的清償,防范逾期發生﹔第三,金融信用制約的運用應進一步細化,對公民不良金融貸款信息進行分級評價,並建立公民個人金融信用數據庫,開放公民個人查詢,強化信用的現實約束力,降低信用運用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