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为什么一下子多了起来?透析斜杠青年现象

“加这道斜杠,是我对人生的郑重选择” ——透析“斜杠青年”现象

白天,西装革履,言谈儒雅;下班后,背心短裤,热情奔放;闲暇时,化身写手,在自己的专栏更新文字。这是公司职员/健身教练/自由撰稿人成宇的日常。眼下,成宇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很“潮”的标签——“斜杠青年”。

“斜杠”(“/”),是最早由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一个人/多重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斜杠”概念进入中国便与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与生活态度,风靡社交网络。

“斜杠青年”,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人身份的叠加,实则是经济社会变革和个体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产生的化学作用。这是一道摆在当代青年人面前的不定项选择题,大多数职场人都得填写答案。

大环境赋予的多元选择

身兼数职,在十年前或许为凤毛麟角的能者所专有,而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已司空见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清研智库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中显示,全国年轻群体中有主业的兼职者、创业者这类“两栖”“斜杠”青年已超8000万人,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

“斜杠青年”怎么一下子多了起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斜杠青年’是社会开放、进步、变革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良好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青年人思想越来越开放,兴趣越来越广泛,选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一种说法是,“斜杠青年”是新兴业态急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美妆达人、付费咨询师、数字化管理师等新兴职业强势崛起,为多重职业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大大改变了生产组织形态,也解放了对工作场景的束缚。当一个人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时,“斜杠青年”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西安小伙儿车虎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拍摄,每个月平均下来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疫情期间,车虎的摄影订单受到影响,他选择加入斜杠一族,注册成为外卖骑手增加自己的收入。

《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骑手拥有“多重身份”:26%的骑手同时是小微创业者,4%为兼职自媒体博主,骑手们还有可能是司机、白领等。

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高速发展显著提高了临时性工作的分配效率,扩大了“打零工”的受众和规模,形成零工经济。从兼职送餐送货,到兼职做设计、写作、翻译、分享知识技能,众多像车虎一样的“斜杠青年”都在零工经济涌现。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

“斜杠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的多元选择,同时反哺经济社会发展,为大环境注入年轻人的活力与气质。

年青一代的自我实现

“斜杠”,是大环境的映射,也是个体的选择。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还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年想成为“斜杠青年”,并认为这样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以说,“斜杠”是当代青年中的一种群体价值取向。

小伍是一位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地方电台主播,收入稳定,但现实的工作状况传递给他一个令自己很无奈的信息——自己上升空间有限。面对不明朗的职业前景,他不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他整合电台工作经验,发展了播音主持艺考教师一职。他说:“在台里的工作难有突破,得给自己多找路子。艺考老师,是把专业和事业融合的最好应对方式,缓解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压力。”

常徕是湖南农业大学的一名青年辅导员,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他也是一名戏剧导演、编剧。他在湖南农业大学发起成立了虹剧社,2011年曾带着学生参加在摩洛哥举行的丹吉尔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斩获三项大奖。常徕还自学了吉他,在音乐平台注册成为一名独家签约音乐人。

“诗和远方可以与眼前的生活并存。”常徕认为多重职业的生活不是出于对自己本职工作的逃避,而是做加法,甚至做乘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