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代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骗局!或被恶意绑定身份信息遭敲诈勒索

  正值暑假期间,不少未成年人打算趁着父母上班,偷偷在家打游戏、刷视频。而他们面临的“难关”往往是App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的“防沉迷系统”或家庭管理系统——在开启状态下,使用App的时间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被父母“一键禁玩”。


防沉迷系统。


家庭管理系统。

  AI前哨站调查发现,有未成年人在设法解除“防沉迷系统”的过程中被骗。不法分子会在骗取游戏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后,利用“防沉迷系统”或家庭管理系统的特性,对受害者进行恶意绑定,限制或禁止受害者玩游戏,并进行敲诈勒索。

  王可(化名)是一名未成年人,她最近在玩电子竞技类游戏。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她每天只能玩1.5个小时。于是,王可开始在网上找人解除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她找到一名宣称可以解除该系统的人,这名骗子表示需要王可的账号和密码来进行破解。

  让王可没想到的是,骗子登录她的账号后,却转手将王可加入到自己名下的家庭管理系统中,两人成了系统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随后,变成“家长”的骗子对王可设置了禁玩游戏。最后,她被迫交给骗子300余元,骗子才解除了这个限制。


家庭管理系统的禁玩设置。

  AI前哨站梳理公开资料发现,不少网友遭遇了此类骗局。他们或是想出售游戏账号,或是以为对方能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又或是想解除账号封禁问题……总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有的将个人信息发送给了骗子,包括账号、密码、身份证或姓名等,有的按照骗子的指示加入了骗子的家庭管理系统,成为了骗子的“孩子”。于是,骗子能通过操纵“防沉迷系统”或家庭管理系统,限制他们的游玩时间。


一名网友提交给游戏平台的举报信息。

  对于未成年玩家来说,试图解除“防沉迷系统”是他们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面上流传或出售着解除“防沉迷系统”的教程和服务,但随着“防沉迷系统”的日益完善,持有此类说辞更多的是骗子。事实上,也有成年人因为类似原因被骗。有的是单纯打击报复事件,有的却是骗子将成年受害者的游戏账号与未成年人身份证绑定后,又将受害者账号加入家庭管理系统中,再次重复了上述的禁玩骗局套路。

  小奇(化名)告诉AI前哨站,有一次平台检测出他找游戏代练的事情,封禁了他的账号,无奈之下,他试图找人解除封禁,结果在交出账号密码后反而“被阴了”。至于最终是否有解除骗子的恶意绑定,“我见过唯二两个成功的,一个是(向官方)投诉了900+单,坚持投诉了一年,另一个是带身份证到(游戏平台)客户接待中心”,他强调,“(网上宣称解绑的人)都是骗子”。

  还有网友无辜受害,疑似遭遇打击报复事件。网友“不要气我啊”某天玩游戏时,游戏界面就突然弹出了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电脑的游戏只能玩1个半小时,可是我本人已经成年了,我气死了!”


“防沉迷系统”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游戏平台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骗局,推出了“勒索诈骗要求解绑”的功能。部分网友已经申诉成功,成功退出骗子的家庭管理系统,或是更正了实名认证信息。不过截至今年七月,仍有多名网友发微博吐槽说,有平台无法解决这类问题或是一直让其等待。

  多年下来,“防沉迷系统”不断进化。早在2007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就要求各大网游运营商推行网游“防沉迷系统”。据介绍,该系统由注册系统、验证系统、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所有通过实名认证确定为未成年人身份的、实名身份信息不规范的和验证未通过的用户均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范围。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破解者也难以消除使用者原有的身份认证信息,或者绕过相关监管体制。

  可见,“防沉迷系统”体系在不断完善。AI前哨站提醒,网上鱼龙混杂,网友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切勿随意交出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应第一时间向相关游戏平台申诉。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注重这一问题,进一步解决骗子利用系统特性进行恶意绑定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