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2020年“去直销化”或将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2019年12月25日是“权健事件”发生的一周年,经过一整年的调整,直销行业在艰难的探索与发展中,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似乎很难在听到“直销”两个字,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与“社交电商”。

  
早在2012年就有企业提出“去直销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直销企业通过宣传强调自己从事的是健康有关的产业,有意地逐渐淡化直销属性。以往不少媒体纷纷发文批评“去直销化”问题,他们认为直销企业“去直销化”不是直销行业的未来,恰恰是一种病态。

尽管媒体此举为了提高直销企业的自信,但是中国直销行业却长期陷入孤掌难鸣的状态,直到“权健事件”爆发,“去直销化”似乎再也难以抵挡监管部门、消费者与主流媒体带来的潮水般压力。

“权健事件”加深对直销行业的误解。今年12月中旬左右,随着拿牌企业权健与华林公司被检察院指控组织领导传销罪之后,诸多拿牌直销企业对此表示担忧,以往都是没有直销牌照的企业被打击,如今千辛万苦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也会受到惩罚,或许可以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直销牌照并不是企业违法的挡箭牌。

而一直以来,外资直销企业在中国始终坚持做直销,并没有刻意回避直销等敏感问题,相反一些内资直销企业则非常担心受到严厉监管而使企业形象受损,更怕受到行政处罚或吊销直销牌照。

如今随着“权健事件”发生一周年之后,“去直销化”问题不再是单从企业方面提出,而是从消费者方面也会“谈直销色变”。而直销行业发展至今,大众普遍对其认同度不高,直销行业公众形象差强人意,之所以误解如此之深,除了有早期直销、传销鱼龙混杂的历史遗留原因,也有“两个条例”颁布后,不少企业依然不规范运营、频频踩线政策红线,行业自身亟需合规的现实。

尽管我国目前对直销行业不会“一刀切”,但是“权健事件”引发的行业震荡与误解或许多年后才能有所缓解,这也不得不说,当下直销行业提出“去直销化”更是无奈之举。

“去直销化”问题或将推动直销法规的修改进程。从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已有15年,直销立法的不断完善,让直销行业百花齐放,消费群体逐渐增多,但如今新经济及“互联网+”技术为直销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着直销企业向前走,而《直销管理条例》未能及时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相互调节适应,牢牢限制了直销行业的发展。

直销法规颁布多年后,“去直销化”声音一直伴随其中,而“去直销化”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直销行业规定不够完善等问题。直销行业乱象不能只归结于企业市场本身问题,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部分直销企业剑走偏门,躲在法律与监管部门之外,从而能够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例如:2005年我国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中对于很多直销运作中的具体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诸多消费者把直销当成了传销,以致于出现了媒体报道中骇人听闻的“集体违法”之说。

如今光靠倡导直销行业自律很难解决市场出现的高频率、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互联网电商时代的来临将有形的网打破,无形的网囊括四海,而《直销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企业不可进行跨区域经营,限制了企业的经营范围,更约束了企业的对外扩张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直销产品的范围少且窄,甚至直销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严重已无法满足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不得不说,当制度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将导致行业市场参差不齐,止步不前。

尽管一些直销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监管部门已经不把多层次直销作为区分直销企业和非法传销的标准,而是从直销企业的市场行为有没有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有没有损害社会的公众利益;有没有损害社会的经济秩序等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不完善现有的直销法规仍会约束直销行业健康的发展。

“去直销化”或能提升直销企业市场生存环境。不可否认,直销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各种零售业态发展的产物;是交易、交换、秩序规范的产物;是企业文化和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产物。而直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产生了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带来的必然结果。

而提出“去直销化”并不是对直销行业的否定,或许还是一种革新。“权健事件”将直销打上了被“妖魔化”的标签,也造成媒体与陌生消费者在内深深的误解。或许“去直销化”能让多数直销企业回归直销的本源,而不是被浮躁冲昏了头脑。

尽管“去直销化”短期会对直销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能够改善企业的社会公众印象,也有利于市场长远的规范发展,更利于高端人才资源的引进。与此同时,“去直销化”也能够让直销企业认识到产品与服务的重要性,解决好售后问题,重视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2020年,多数直销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会转型新零售与社交电商领域,而做好线上服务与产品将利于直销行业整体发展。

总而言之,2020年是直销行业求发展的调整年,稳住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