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分网民遭遇过网络诈骗 90后成主要受众人群
时间:2020-12-13 18: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举行。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诚信建设论坛”上,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发布了《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报告从网络谣言、虚假宣传、隐私泄露、恶意销售、网络诈骗五个方面,详细讲述了中国网络诚信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网络介质,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传播带有或击性、欺诈性、目的性的话语和信息。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巨大变化,网络谣言的传播对网络环境更具破坏力。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6.6%的被调查者“经常遇到”网络谣言,24.7%的被调查者“有时遇到”网络谣言,6.4%的被调查者“很少遇到”网络谣言,而仅有2.3%的被调查者“从未遇到”网络谣言。数据说明,网络谣言已然成为网络诚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领域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在网络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56.7%的被调查者“经常遇到”虚假信息,30.6%的被调查者“有时遇到”虚假信息,9.8%的被调查者“很少遇到”虚假信息,而仅有2.9%的被调查者“从未遇到”虚假信息。数据说明,虚假宣传已经成为网络诚信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直播电商购物这一新业态从萌芽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违规失信现象,特别是网络虚假宣传。2020年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购物宣传环节的满意程度最低,对虚假宣传的担心相对突出。 近年来,网络求职招聘已经比较广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线下求职招聘活动转移至线上,但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齐,有的不法分子以虚假宣传谋取不正当利益。 隐私泄露 近年来,个人信息被泄露成为网络诚信领域的重要隐患。泄露个人隐私会给网民带来垃圾信息、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网络诈骗等多种有害后果,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28.5%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遭遇”个人信息泄露,32.7%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24.0%的被调查者“很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而仅有14.8%的被调查者“从未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网民不同程度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APP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 2020年5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2019)》显示,从2019年3月起,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根据网民举报等情况,分六批次对下载量大、用户常用的千余款APP进行了评估,共发现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6976个,向256款APP的运营者进行了问题通报,并督促其完成了1267个重点问题的整改工作,建议有关监管部门下架未落实整改要求的APP共11款。 恶意营销 网络恶意营销,即企业或个人为了取得商业利益,选择在特定时机利用煽动性话语刺激公众情绪、博取舆论关注,从而吸引流量、变现盈利。网络恶意营销主要有三种获利方式:一是网络营销账号通过博取更多粉丝关注,实现流量变现;二是通过插入跳转链接获得相应收益,这其中不仅包括购物链接,有些还跳转到涉黄涉赌等违法内容链接,吸引粉丝点开后实现恶意变现;三是收取他人费用,针对其竞争对手编造谣言,或者专门散布某些企业的不利甚至不实信息进行故意敲诈,让对方主动联系自己谈判以收取所谓“撤稿费”。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1.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非常严重”,30.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比较严重”,6.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一般严重”,1.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不严重”。这一数据表明,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炒作“标题党”文章以吸人眼球、博取流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