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毛泽东小道”(壮丽情牵南苑全集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2)
时间:2019-09-10 11: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会议从3月10日的早晨一直开到了深夜,争论相当激烈,除毛泽东之外的所有与会领导,都一致赞同进攻打鼓新场。但是,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认为,中央红军不应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打是手段,走才是目的。应立足于走,尽早跳出蒋介石在黔北地区设计的大包围圈。不利于脱身的战斗是不应该考虑的。 虽然分析得详细透彻,毛泽东的意见还是没有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同。会后,毛泽东回到自己的住所,依然十分担忧红军的前途和命运。 马鬃岭山脚渗出的一道山泉水,形成了大龙井,离大龙井不远处还有一口小龙井。这两口井水汇成一道溪流自北向南流,也就是当地人称的白腊河,形成了非常少见的一泉成一溪的景象。 苟坝的大、小龙井和白腊河可以作证,1935年3月10日深夜,毛泽东手提马灯就是沿着大小龙井之间的田间小道走了近2公里山路,冒着严寒去长五间找到了周恩来。 在随后连续两天召开的会议上,周恩来说服大家接受毛泽东的建议,重新制定进军路线。 苟坝会议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军事决定,避免了中央红军可能遭受的一次重大损失。从苟坝会议开始,毛泽东掌握了红军军事决策权,成功地指挥了一系列战役战斗,红军屡出奇兵,三渡、四渡赤水,终于跳出敌人在川黔边的包围圈。 仁怀市文联原主席穆升凡退休后成为了赤水河茅台渡口的一名志愿解说员。他对记者讲起,1960年,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时讲到: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核心,红军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引。这是长征胜利的保证。”遵义市党史学会副会长申翔十分肯定地说。 可以这么说,正是从“毛泽东小道”开始,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图片由本报记者卫庶拍摄) (责编:实习生(张佳妍)、刘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