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折射新中国税收虐爱社区个人主页70年历程新税务助力实现中国梦(2)
时间:2019-09-12 02: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朝着“刀刃向内”的方向阔步而行。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连续推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多项硬举措,优化企业税务注销程序、改进优惠备案方式,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26条具体措施,取消20项税务证明事项,出台数十项便民办税服务举措,打出服务组合拳,解决办税痛堵难问题。 各式各样简化流程、优化体验的创新不断涌现:在浙江,税务部门在办税流程上从“纳税人视角”对办税事项进行了整合归并,实现了“申请开具社会保险费缴费证明”“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等6类民生事项仅凭居民身份证即可“一证通办”;在安徽,多部门联动推进简易注销,通过修订安徽省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协作备忘录,细化简易注销处理流程,建立以数据库对接方式实现简易注销数据交换、数据对账及数据校验功能。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纳税指标排名比上年提升了16位,这是税务部门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交出的答卷。 在明瑞宝看来,从实体章到电子公章,再到行政审批备案的简化乃至逐步取消,小小公章的变化正是税务部门简政放权的有力体现,这样的变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尤为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企业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办税人力物力资源用于其他工作方面。” 一张票 1998年6月,梅雨季节。在去南屏征税途中,珠海税务干部郭秀珍在经过一个泥坑,一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公文包掉了,她不顾身上的擦伤在泥坑中捞公文包。 “呀,公文包比自己还重要,里面装着啥宝贝?”路旁的群众好奇道,然而,当她拉开公文包拉链时,包里只有两样东西——税票和票证台账。 在那个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基层税务干部的征税情况全都记在这本账上,税票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唯一凭证,一旦台账和税票丢失,纳税信息将无从查找,当时的税务干部都把票证账本当作战士手中的钢枪一样重要。 图为过去的手工票证分类账本(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厚厚的一叠账本,每月都需要对开具的票证进行整理装订(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手写账本与电脑账本的对比(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改革开放以来,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体的电子政务改革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其中,税收票证也实现了初次的信息化发展。“进入90年代,通过计算机系统开具、打印机打印,税收票证的管理逐渐规范与便利。”郭秀珍说。 2016年8月,金税三期征管系统顺利上线运行,税收票证领发、填开、结报缴销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实现了全国税务系统联网和数据国家大集中,税收票证也由原有的40多种精简为现在8种。 围绕“一张票”的创新还在继续: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现代化需要,满足纳税人对发票电子化的需求,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并重点做好开票量大的行业如电商、电信、快递、公用事业等行业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推行,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2019年,我国电子发票开具份数首次超过纸质发票。 针对自然人代开增值税发票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建设了全国首家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平台,自然人发票代开业务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现在,通过网上办理渠道,自然人纳税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能够轻松办理发票代开业务取得电子发票,实现了纳税人自主申请、系统自动审核、税费网上缴交、电子发票自动推送的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 发票的形态、开具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纳税人不同的体验。 作为税务部门掌握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原始、最细微的交易信息,发票的数据成为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的“金山银山”。在落实减税降费过程中,税务部门不仅利用税收经济分析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社会发展建设服务,税收大数据还智能分析纳税人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及时申报提醒、精准推送宣传,让“躺着睡觉”的税收数据变成税收服务“智慧帮手”。 从一张票到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税收管理的“颗粒度”越来越小,“精细度”越来越高。 一扇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