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庭秘密”涉嫌传销背后:“微商第一品牌”如何炼成(5)
时间:2022-01-26 07: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则认为,不论层级团队是3层、还是多层,如果前期参与者的收入是后参与者的本金,且该商业模式没有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产品最终没有进入消费环节,就是传销。“从外在表征和行为判断,比如,产品定价是否合理,能不能退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是传销。” 2016年,武长海曾带领研究团队走访调研河北、广东等多省,采访受害当事人、监管部门和多个相关企业,历时半年,发布了中国首份微传销研究报告《新型网络传销——微传销在我国发展、危害及防治研究》。报告指出,当时中国“至少一半以上的传销为微传销”。“微传销并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我们对比传统传销,对当时主流传销形式下的一个简单定义。”武长海说。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以限制人身自由、上课“洗脑”吸引成员等形式为特色的传统线下传销已经过时。2013年以后,网络传销成为新流行。传销组织利用智能化手机,通过微信群、手机QQ群、QQ语言聊天室、陌陌、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进行传销,出现了虚拟性、跨地域性、隐蔽性、金融性和更加具有欺骗性等新特点。 而伴随微信普及和微商兴起,众多传销组织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平台聚集的“私域流量”价值,纷纷披上微商马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教授程絮森分析,微信平台准入门槛不高,操作技术难度也不大,容易上手,而且微信社交属性强、传播速度快、获客成本低,远远优于传统电商,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传销需求。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宋学宝的印象里,微商自2013年兴起,到2016年发展最为迅猛,从2018年前后开始衰落。“传销绝对不是微商的唯一出路,但微商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微商正在分化过程中。”宋学宝说。 最终,一部分微商将继续留在微信平台维持用户关系,部分微商转移到直播平台卖货,还有一部分变相为传销。 武长海指出,传销是把实际商品销售搞成了金融活动,最终只有资金流动,而没有商品流动,这是传销的本质。根据现有立法,固然可以关注传销是否具有“交入门费”“拉人头”和“组成层级团队计酬”这些外在特征,但不能简单判断“3层组织为传销,少于3层就不是传销”,否则,只会使形式上规避传销特征、但行传销之实的组织逍遥法外。 目前,针对“传销”的立法仍是2005年出台的《禁止传销条例》。但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传销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武长海总结,当下传销倾向与时髦概念相结合,国家鼓励发展什么,传销组织就把什么拿来嫁接到自己身上,从区块链、大数据,到当下火热的元宇宙,莫不如此。 “搞传销就像吸鸦片,那群人永远不会消失,一些形式被严打,他们就想办法找其他模式。相比而言,传统立法显然已经有些落后了。要彻底打击传销,就要从根本上完善立法,对传销标准进行细化或补充。”武长海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玲、宋思文、廖敏珊均为化名。实习生张文妮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TST庭秘密”涉嫌传销背后:“微商第一品牌”如何炼成)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