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筑梦人致敬!梅林法袍习近平这样谈教师(2)
时间:2019-09-12 18: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习近平肯定了他们的付出,“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师应甘当人梯—— 2014年,在北京大学,习近平用“铺路石”来形容教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书育人,甘当人梯,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师的品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于国家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的考虑,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1000多名交大师生背负行囊,手持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红色乘车证,登上西行列车。 西迁60多年,西安交大至今累计为国育才25万多人,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这群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风云甲子。 时光荏苒,西迁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应注重师风—— 2018年,习近平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形象与学校声誉的反映,更将对大学生“立德”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空白,带出一支留得下的学术队伍”,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植物学家,他连续援藏16年,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作为导师,钟扬特别喜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他希望“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他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常常教导学生“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钟扬曾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在他离开后,他的学生们依然在雪域高原上坚持着他未竟的事业。 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一个个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他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慧斌所说,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的思想指引,是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下建设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在新的时代,更要担当好人民教师的时代重任。 关怀:兴国必先强师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发展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也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把对教师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 2018年中央颁布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各地纷纷响应,针对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逐步建成。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基本情况,一系列政策正在让教师获得感落向实处。 ——抓待遇改善,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幸福感。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划拨奖补资金157亿元,其中2018年45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127万名教师,补助最高的每月达到2000元。 ——抓专业发展,提高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国培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7个培训平台支援“三区三州”,共培训教师校长约120万人次。 ——抓荣誉表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018年起每年遴选300人,每人奖励1万元,连续实施5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