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麻辣财经:中国的城手机书袋网市,为啥没有贫民窟?(2)

  张发治先后在青岛、北京等地的工厂和工地打工,每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但也有工厂不景气失业的时候,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发治就无比庆幸老家还有几亩耕地。“啥时候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或者有啥好的项目可以返乡创业,我就和家里人一起回农村老家。”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认为,中国保留农民返乡退路的体制,是防止中国出现大规模贫民窟的关键因素。正是存在返乡退路,农民进城如果立不住脚,就不愿意待在城市漂泊,而会返回农村。“农村有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社会保障功能。农村要为中国8亿多农民保底,当他们在城市里面立不住脚,只要还可以退回农村去,他就心中不慌。这是一种保护型的社会机制,带有很强的福利和保底性质。”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农民在城市扎根创造条件

  也有人质疑,中国的城市虽然没有贫民窟,但也有“城中村”和棚户区,老旧小区就更多。这些房子也挺破的,它们跟“贫民窟”有啥区别?

  在采写这篇文章时,麻辣姐们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感觉中国城市里的“破”房子,无论是从成因和居住对象上,都与国外的贫民窟有本质区别。

  国外贫民窟的形成,是大量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而其中的一些人既无法在城市立足,又无法返回农村,走投无路只能城市边缘挣扎,贫民窟成为他们的栖身之所。

  而中国城市的棚户区,最早是一些矿区、林区等企业搭建的简易房,居住者大都是企业的职工;“城中村”是因为城市发展太快,把一部分农村“包围”了。房主是当地农民,把房子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而很多老旧小区,则是当年单位分的福利房,住在一起的都是单位同事。

  也就是说,这些“破”房子不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冒”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年久失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从居住对象来看,都是原来的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都有正当职业和劳动收入。这是与国外贫民窟的本质区别。

  2008年,中共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是对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以及地方煤矿棚户区,加快改造步伐。“棚户区改造是弥补历史欠账的民生工程,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加以推进,切实改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2018年10月,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以人为核心,就是要让进城的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新型城镇化政策措施,有效避免了贫民窟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大约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13—2017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2645万套,通过城中村改造推动1200多万农民就地转为市民。

  “我从职业技校毕业之后就来无锡打工了,工作在这,家人和朋友也都在这里,结婚、生子、买房都在无锡,我现在应该算是‘新无锡’人了吧!”35岁的程雷来自河南农村,在无锡生活了13年。受益于无锡的积分落户政策,2013年,程雷贷款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户口从河南老家迁到无锡,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

  “有了无锡户口,孩子将来上学会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 程雷想得很长远。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为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供多重保障,而不是盲目追求城市建设的速度和人口转移的数量。” 李国祥强调。

  “农民进城关键要解决四个问题,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 张红宇说,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让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好融入城市。有些城市给农民工提供公租房,或者给农民工购房提供相关补贴,努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说这些政策都很好地促进了农民在城市里扎根,让他们变为“新市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