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期待中英abs130种子结出更多“黄金成果”(3)
时间:2019-10-06 18: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第三个是“一带一路”等将成为中英合作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英在东西方务实合作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一个任命“一带一路”特使、设立专家理事会,第一个同中国共同发布《科技创新合作战略》。去年中英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署超过20亿英镑的商业合同,今年6月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双方达成包括“沪伦通”在内的69项成果。 中英经贸投资合作快速增长,去年两国贸易额已达804.4亿美元,是65年前的5000多倍;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英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0亿美元,英在华直接投资累计245亿美元。 当前,中国正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必将释放出巨大红利;英国正致力于脱欧后打造“全球化英国”,积极拓展全球经贸伙伴,这些为中英关系深化互利合作带来重大机遇、开辟广阔前景。双方正在落实第十次经济财金对话成果,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三五规划”与英国现代产业战略、“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中部引擎”等战略对接,进一步深化两国在“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高科技、金融、创新等领域合作,做大做强共同利益蛋糕,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今年是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展望未来,我对中英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双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合作机遇,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妥善处理和管控好分歧,中英关系就能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就会不断结出“黄金成果”。 人民网:您加入外交官队伍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您有哪些个人感受? 刘晓明:在我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中国外交走过了十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理念的演变精彩纷呈。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视角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上世纪50年代,我们倡导和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特别是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开始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 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们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三是世纪之交,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们准确把握住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 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这些外交思想理念的发展与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伴随着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谈感受: 第一,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体现出的是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外交的思想理念植根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丰富的外交实践。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本色。我们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彰显广博的世界情怀。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这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世界情怀和历史担当。新时期中国外交以更宏阔的格局、以更宽广的视野,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三,蕴含深邃的时代精神。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外交思想理念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了新飞跃,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正确义利观到新发展观,从新安全观到全球治理观,不仅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更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外交成就举世瞩目。您如何评价我国的外交成就?您认为,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刘晓明:70年披荆斩棘,70年春风化雨。我认为,中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