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体育播报
10元糖果假冒保健品卖到近200元 淮南警方破获诈骗中老年人团伙案
【直报网北京7月1日讯】(新安晚报)如果不是民警破案,淮南的陈师傅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花近200元一瓶买来的保健品,竟然是成本只有10元的普通糖果。6月28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网安大队了解到,经过警方多警种联合行动,成功打掉一个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售卖虚假保健品的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冻结涉案资金2亿余元,资产2000余万元,扣押金条38公斤。
警方查扣的“保健品”。
实体店隐藏在居民楼里
今年5月中旬,民警李杰在淮南市田家庵区前锋村开展走访时,发现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实体店隐藏在居民楼里。
“这个店不是门面房,开在居民楼里卖给谁?”细心的民警觉得蹊跷,便暗中仔细观察,发现实体店的保健品包装盒上并没有俗称“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当即判断这家店有问题。
民警经过进一步侦查,确定这家实体店主要是通过网络售卖各种保健食品。“他们只发展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客户,50岁以下的不发展。”民警还发现实体店负责人另外在该市谢家集区、凤台县等地的居民区里开有3家店,其就是该产品在淮南的代理商。
“他们在线上卖产品,线下又有实体店,这让很多中老年人相信他们是正规公司,有店在那儿又跑不掉,也就相信他们的产品是正规的。”民警粗略统计,在淮南有近千名中老年人通过网络购买他们的产品。
警方将诈骗团伙总部端掉。
背后老板冒充专家授课
随着侦查深入,民警发现实体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公司”,这个公司注册地在山东潍坊,公司核心成员分布在北京、山东潍坊两地,全国实体店600余家,客户多达26万余人。
“这个公司经营模式是专门针对中老年的心理需求,找一些小厂生产食品,这些不具备药用和保健作用的产品,通过制作话术对产品进行包装,极力宣传产品的药用及保健功效。”5月23日,警方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确定这是一个专门诈骗中老年人钱财的犯罪团伙,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全面展开侦查。
很快,民警通过分析确定尹某某、张某某为该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两人名下两张银行卡近一年流入资金竟然多达3亿余元。
“尹某某还把自己包装成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执业医师,高级中医健康管理师,某院士工作站干细胞疗法负责人,与另一位假冒专家每天在直播间授课。”民警注意到,这伙人为了让更多的老人相信他们的产品有疗效,还找人在直播间里当“托”,说自己吃了这些保健品后,效果非常好,身体较过去好多了。
嫌疑人用糖果包装了很多种“保健品”。
警方收网端掉骗子总部
民警发现这个公司开设网络直播间授课时间较为固定,基本上都是早8点和晚8点,为躲避警方进入直播间侦查,进入直播间都输入经过确认的手机号。
为了稳住新老客户,老客户发展一位新客户就会得到一个红包,新人在直播间如果能听50分钟课,也会得到一个红包。“其实,这些红包里只有1、2块钱。”尽管红包里的诱惑不多,可仍然有很多老人在他们的“话术”诱导下,在包装成专家的迷惑下,相信他们的产品有疗效。
在警方查获的聊天信息中,有老人询问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服用他们的产品、有的患者服用产品出现不良反应时,该团伙成员就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话术”回复“都可以服用”、“服用后的排毒反应”进行搪塞。警方针对这个公司产品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有很多老人的亲属在网上进行投诉。
5月30日,淮南市公安局统一协调,对这个公司的淮南代理商和山东潍坊的诈骗团伙总部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扣押作案电脑、手机、各类培训笔记、工作日志、记单账本。
警方查扣的金条。
赃款上亿,让骗子也不安
据主要犯罪嫌疑人尹某某、张某某交代,两人都曾经做过保健品销售,2020年底,两人在山东的一个食品展销会上认识,因看到保健品的利润可观,便于2021年合伙在山东注册了一家公司,发展全国代理商,制作话术,聘请“讲师”,开设网络直播间,而他们的保健产品则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糖果,成本只有10元左右,包装成各种有疗效的各种保健品进行网络销售。
下一篇:没有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