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5G预约用户超千万套餐最快本月推
原标题:5G预约用户超千万 套餐最快本月推
10月9日9:30左右,三大运营商5G预约页面显示,预约用户数量总和已经突破1000万大关。截至9日17:0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5G预约用户数量分别达到了604万、202万和212万。据悉,5G套餐最快将于10月正式公布,国内手机用户或将在一个月内用上全新的5G套餐。
移动预约数量领先,部分用户无立即换套餐打算
总体来看,三大运营商5G预约用户数呈现出3:1:1的比例。中国移动在数量上的优势,一方面来自其更大的移动用户规模基础,另一方面也来自其率先推出5G预约活动。早在9月20日,中国移动就全面开启了5G预约,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分别在9月29日和9月30日陆续开启预约。
不过,1000万的预约数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首批5G用户,还将是一个问题。
新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参与运营商5G预约活动的用户表示,目前并无立即购置5G手机、更换5G套餐的打算,选择预约更多是为了在优惠活动中“占个坑”。
新京报记者也发现,用户只需要在页面上点击一下按钮即可参与预约,没有支付订金等具有约束性的要求。三大运营商均在页面上指出,其全国统一5G套餐暂未上线,上线后将通过短信告知已预约用户。
为了吸引用户踊跃参与预约活动,三大运营商均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优惠活动。套餐折扣方面,中国移动活动页面显示,客户自领取5G套餐折扣优惠之日起三个月内如订购中国移动全网统一套餐,则订购后可连续6个月享受套餐费折扣。网龄越长优惠越多,网龄5年及以上享7折优惠,网龄5年以内享8折优惠。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类似的套餐折扣活动,不过对用户网龄的要求降低到了3年。预约页面均显示,用户预约后,将连续6个月享受5G套餐折扣优惠。网龄3年及以上用户享受7折优惠,网龄3年以内及新入网用户享8折优惠。
购机优惠方面,中国电信为华为、中兴、vivo、小米等品牌的5G手机提供了包括赠送礼包、150元至500元的优惠活动;中国联通则为用户准备了原装耳机、智能音箱这样的礼品或最高600元的购机优惠。在中国移动的优惠活动中,小米9 Pro 5G版可优惠300元,中国移动的先行者X1、三星Note 10+ 5G版可优惠500元。北京移动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未来将加入更多5G机型。
此前,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称,三大运营商5G套餐的最低资费大约会在200元/月,这让许多用户大呼“用不起”。而目前三家推出的套餐折扣活动,让用户至少可以在商用开启后的六个月内,享受大约160元/月或140元/月的优惠资费,在购买5G手机过程中也能够节省数百元的购机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用户早日用上5G。
5G套餐本月发布?或提振运营商业绩
三大运营商在9月底纷纷开启5G套餐预约,引发了外界关于运营商将在10月开启5G正式商用的猜测。新京报记者就此多次向三大运营商官方进行求证,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有接近运营商的通信专家表示,10月份开启正式商用“基本属实”,但目前尚不清楚10月份具体开启的时间点。
9月20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许锡明在中国移动5G+创新合作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正在加快5G商用步伐,5G套餐将在10月份正式发布,包括基础套餐、CPE套餐,以及老用户的升级方案。客户将享受到“三不一快”登入5G网络,即使用5G终端不需要换卡、不需要换号、不需要登记,多渠道快捷订购5G网络服务。
能够佐证“10月开启5G商用”的消息还有,三大运营商的5G体验活动都将在10月底结束。不过,多位运营商内部人士表示,5G商用的开启时间目前还有较大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三大运营商将会同步开启5G商用。
5G商用的开启,或将让三大运营商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走出增长乏力的泥潭。此前,中国电信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中国电信上半年总营收1905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930亿元,出现下降。另外两家基础运营商的财报也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实现3894亿元,同比下降0.6%;中国联通营业收入1449.53亿元,同比下降2.8%。
当4G红利逐渐消退,运营商纷纷将目光投向5G等新技术带来的市场空间。不过5G业务的高投入,也给运营商的财务报表带来巨大压力,共建共享5G网络的声音越发强烈。在新业务上,运营商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跑马圈地,以抢占先机。而在5G的高投入面前,运营商们还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日子。
在备受关注的5G投资方面,三大运营商2019年5G上的资本开支合计将达到410亿元。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