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主讲人回归老本行范迪安携王菊、熊梓淇上《一堂好课》谈“美育”
原标题:主讲人回归老本行 范迪安携王菊、熊梓淇上《一堂好课》谈“美育”
12月8日(周日)20: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一堂好课》将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主讲人,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以及观众带来一堂“美育课”。此外,“好课班主任”康辉、“课代表”王菊、熊梓淇也将通过趣味的课间讨论,与大家一起探究美、学习美。
康辉巧妙解读科学与艺术
范迪安致力于把美育带向生活、带向社会
“专门到理工科的学校讲一堂美育课,这是不是有点给理工科的学生补课的意思?”这是一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向“好课班主任”康辉提出的问题。对此,康辉引用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段话来解释,“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同时,康辉也认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中,蕴涵了一种对道与术高度结合的追求,“当道与术高度结合之后,就可以怀远博见有诸世人,从而达到一种人生之美的境界。”
当然,发现美、感知美这件事情需要在大家的主观认识上,通过不断学习去提升。为此,《一堂好课》“美育课”特别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主讲人。作为中国美术界的资深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和艺术教育家,范迪安一直致力于促进世界优秀艺术成果交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使美术馆和美术学院以“亲民”的形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为社会美育提供宽阔平台。在他看来,美虽然难以用相同的标准来界定,但却能给人带来相似的感受,“美学着重是研究感性学,美术是要创造美的形象,而美育是要用更多的渠道和方法来让我们每个人认识美、感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在本堂课上,范迪安将重点围绕“美的欣赏与美的感知”、“美的想象和美的创造”两个话题展开,通过列举优秀的美术作品,探讨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解读生活美学,为大家讲述美的形象塑造与文化理想,以及美的创造与美的想象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古已有之”。对于加强美的教育,他又说:“一方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美的理解上有盲点和误区;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对美的向往又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美育的大课堂,或者说把美育带向生活、带向社会,的确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课秒变“手工课”
王菊、熊梓淇教师经历令人意外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进入对美育的理解,“好课班主任”康辉请来了两位不仅“专业对口”,还“各自美丽”的“课代表”:在大学里学习艺术教育专业,并曾担任小学音乐和美术老师的王菊;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又曾给即将要高考的艺术类考生进行过专业培训的熊梓淇。
其中,王菊曾以自己独特的美挑战了很多人的审美,她说:“曾经我刚出道的时候,被很多人质疑过,说我的形象不能够做一个艺人,但是今天我带着一个新的问题来到这个课堂——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对于美的感受已经被大家否定了,那他是否还有继续追求美的动力和意义呢?”而从学习到工作都一直与美紧密相连的熊梓淇,则希望通过这堂课精进对美的理解。
范迪安院长曾说过,“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对于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唤起。”为了检验大家的听课成果,本堂课的“课间”不仅将“动口”,还要“动手”。现场,美育课秒变“手工课”,由王菊、熊梓淇,和两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通过各自的想象力将一个普通的快递盒改造成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作品。究竟谁将在这场“美的改造”中脱颖而出?在课后提问环节,同学们又将有哪些关于美的疑惑?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