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培育法学新闻学融通高素质人才
原标题: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培育法学新闻学融通高素质人才
“如何辨别、如何验证、如何表达、如何传播、如何取信于人?”多元融合新媒介形态下新闻工作者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追问,揭示出在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融合性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困境。
如果将这些追问倒推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阶段,那么,“如何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如何弥合学生毕业之后的本领恐慌问题”就成为办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必须要面对的两大难题。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也在不断演进,综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新文科建设”和更具体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来看,它们共同指向了“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有气魄、敢担当、能干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清晰
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到2.0,目标更具体、能力规格更高、实践导向更鲜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设定了更为清晰的目标与方向。
依据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基于融媒时代发展对传媒人才的要求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政治坚定为前提、人文素养为驱动、创新意识为引领、专业能力为基础、法新结合为特色”的目标,以学科融合、文理艺交叉、实践贯通为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了全媒体知识与信息技术应用融通、法学与新闻学融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该模式确立了以“立场信念坚定,作风素质过硬”为基石,以“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知识储备”为支柱,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为旨归的“基石牢固+支柱坚实+旨归明确”的人才培养思路,将“三融通”贯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学习体验。
夯实专业基础
固本培元,我们在价值塑造、素养培育的基础上求变创新,改革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首先,弘扬红色基因,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综合开展多维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陕北公学,我们将校史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调研、拍摄校史纪录片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其次,以文理艺交叉的理念为指导持续改进课程,对核心课程与案例库等进行重构,新增《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全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并进行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的改革。再次,注重知识连接与课堂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贯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构建贯通课堂实训—校园媒体—专业大赛—社会调研—合办节目—社会服务—专业实习—创新创业的完整实践教学链条。
开创创新实验班
以学科建设引领教学,我校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法治新闻与传媒法硕士点,我们通过科学设计法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凸显法新结合特色。
2015年起,我们开创了卓越法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优选新闻传播学院和法学院29名同学共同组成。首届实验班学员已毕业,11名推免或考取研究生,1名在海外媒体就业,17名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等一线主流媒体就业。
创新实验班授课教师由校内新闻学、法学专业教师及业界专家、记者、策划人等组成。法学与新闻学融合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开放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如“解析‘赵宇案’的信息传播”“如何让画面更出彩——演播厅导播控制技巧及系统应用”“如何用镜头讲故事”等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创新实验班学生实践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坊、社会服务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学生专业自信心极大提升。在“重走圣地路,追寻红色足迹”暑期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在延安的寻根调研和参与现场情景教学活动等,加深了对国情社情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情况的了解,拓展所思、检验所学。
主动对接行业需求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