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恒洞快讯:最新头条资讯:郑大三附院因“封针”致患者病情加重 有专家称该疗法无科学依据
日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头、脖颈、腰部等穴位注药治疗脑瘫”的“封针疗法”受到舆论质疑。
10月22日,澎湃新闻探访漩涡中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三附院”)。记者看到,“封针疗法”仍在进行,有家长抱着一两岁的孩子在做治疗。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多名专家表示,封针治疗脑瘫缺少循证医学证据,该疗法只能让患者遭受无端痛苦。
针对质疑,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向澎湃新闻承认,医院开展过临床研究,也做过动物试验,“但相对来说,设计的样本量不够大,或者说,循证医学证据不是很高。”
朱登纳否认该疗法系其老师万国兰首创,称只是有所创新,他表示,“封针疗法”实为穴位注射,而穴位注射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了。
对于外界质疑,朱登纳称该疗法“确实有效果”,他表示,目前科室约一半患者会采取封针治疗。但朱登纳未向澎湃新闻提供最新的治疗有效率等数据。
朱登纳表示,对于“封针疗法”,医院将开展论证,如果弊大于利,会优化、完善,甚至停掉。
副院长:封针治疗符合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封针疗法”全称“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
郑大三附院官网对儿童康复科主任医师、教授万国兰的介绍称,1992年,万国兰在国内创制“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迎来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批患儿前来就诊,“其中包括美籍华人、加拿大华人等患儿,非常有效,有‘神术’之称”。
10月21日,“丁香医生”旗下公众号“偶尔治愈”发文,质疑“封针疗法”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治疗中使用的部分药物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被要求严格控制药品处方量等,将该疗法推上风口浪尖。
尽管深陷漩涡,郑大三附院“封针疗法”仍在进行。
10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在该院看到,十多名家长抱着一两岁的孩子坐在治疗室外等候。经医院同意,澎湃新闻记者进入治疗室。来自河南濮阳11岁儿童小明(化名),正坐在病床上,由三名病友的亲属按着左肩右肩和头部。医生用注射器在小明头顶注射,每注射完一针,就有病友亲属用棉球摁住针口。
刚注射两三针,小明就疼得开始哭喊落泪,甚至胡乱踢腿。三分钟内扎了十多针,治疗结束。在旁安抚的小明母亲眼角也湿了。
小明行动正常,但智力发育有问题,连自己的年龄都答不对。小明母亲说,这是第二个疗程,感觉孩子眼睛看起来比治疗前“有神了一些”。
主治医生介绍,“封针疗法”看上去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这也是禁止拍照的原因。此外,进行“封针疗法”,必须家属同意、签字。“封针疗法”每疗程十次,每星期三次,根据病情,每次少则三五针,多的几十针。
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表示,“封针疗法”实为穴位注射,而穴位注射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了。
作为万国兰的学生,朱登纳否认该疗法系万国兰首创,称只是有所创新。
“我们选择穴位时,在中医的基础上,也结合了西医的肌肉功能、解剖生理方面的理论。”朱登纳说。
朱登纳提供的一份“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 穴位注射)”国标文件显示,穴位注射的定义为:“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融易资讯网,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预防疾病的方法”。澎湃新闻注意到,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穴位注射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涉及药物种类、剂量;施术方式等。
朱登纳称,穴位注射不止郑大三附院在用,只不过该院病人多,规模大,因此更受关注。
前述“偶尔治愈”的文章称,最初,万国兰买来鸡、鸽子进行动物实验,后又在自己身上试验。1992 年10 月,万国兰开始把这种新方法投入临床使用。
封针疗效如何?万国兰发表的一篇回顾性研究论文显示,郑大三附院儿童康复科从1997年至2002年诊治的381例脑瘫患儿,通过“封针疗法”,总有效率高达97.1%,其中“正常化”190例。该论文对正常化的描述是:运动、姿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