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场景视域下微信小程序用户使用意愿研究
(上海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小程序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作为一种提供适配精细化的场景服务的工具,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连接在一起。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上,从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2个维度,结合场景维度变量去分析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小程序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补充。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感知价值理论;场景维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000-0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与数字领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1]。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人们生活信息的交流,智能设备和场景的多样性,从而使移动互联网生态成为人们社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互联网以“连接”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重组社会、市场和交流形式[2]。基于此背景下,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以下简称小程序)应运而生。
小程序是一种无需下载和安装就可使用的应用程序,既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多场景之间的融合,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用户的行为方式[1]。小程序作为一种工具,提供适配精细化的场景服务是它运行的基本原理。它通过人性化操作、便捷化使用释放了手机内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享受更多的场景服务。一时间小程序成为互联网最热的风口话题之一,甚至对移动互联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受到自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围绕小程序用户使用意愿这一主题,已有学者从技术和期望角度构建模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以按照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期望确认模型3个角度来划分。在技术接受框架的基础上,翁小颖[3]引入主观规范、转移成本、感知娱乐等相关变量,研究影响用户使用微信意愿的因素。曹继娟[4]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消费者使用小程序进行购物的因素包括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和个人创新性。赵雪芹等[5]则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对微信小程序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小程序作为一项提供即时服务的工具,基于“场景”服务是它运行的基本原理。面对不同的环境,具有相关服务,这也是小程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识别和理解应用场景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重要。应进一步考虑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及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情感角度和情社会角度衡量感知价值,较少从感知价值的概念,既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两个维度来考察。因此, 有必要从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这两个概念角度出发, 找到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因素, 从而进一步为小程序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补充。
综上,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 从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角度分析用户使用意愿, 结合场景维度提出新的理论模型,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微信小程序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模型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模型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场景维度下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意愿影响模型。引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成本、转移成本、技术成本变量,结合功能满足与使用频率两个维度来对小程序的适用场景进行简单划分为高频实用性场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低频实用性场景(美容、旅游等非基本生活需求)、高频社会性场景(社交、娱乐、学习等需求)、低频社会性场景(冷门、专业等需求)作为调节变量。模型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意愿影响模型
(二)研究假设
1.感知利得及其影响因素对使用意愿的直接作用
根据感知价值的定义,感知利得是感知价值的核心。考虑到小程序运行的特殊性及使用场景的多元化及便捷性,用户对其在使用需求、使用过程、使用体验有更高的要求。在使用需求上,用户认为使用微信小程序能够释放手机内存、享受更多服务、实现应用“触手可及”,这时人们的使用意愿就会往正向发展。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认为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过程简单易操作,用户体验更优,这时人们的使用意愿就会往正向发展。在使用体验上,用户认为使用微信小程序能够享受到情感上的愉悦程度和趣味性,这时人们的使用意愿就会往正向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3个假设:
H1: 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微信小程序使用意愿
H2: 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微信小程序使用意愿
H3: 感知娱乐性正向影响微信小程序使用意愿
2.感知利失及其影响因素对使用意愿的直接作用
下一篇:电影配名曲不能貌合神离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