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简论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复兴之路
摘要:《朗读者》的播出和走红一时掀起了全国读书栏目大爆发。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北京卫视的《念念不忘》、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等一系列读书节目火爆荧屏, 读书类节目在沉寂了13年后又重新回归观众的视野,一跃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这其中,读书类节目经历了自身定位的调整和顺应时代的转变,用心架构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才能完成这次华丽转身。
关键词:读书类节目;明星效应;碎片化阅读;全民阅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6-0000-02
2004年,开办了8年的央视品牌节目《读书时间》还是在观众的一片惋惜声中遗憾落幕。和《读书时间》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凤凰卫视中文台梁文道主持的著名节目《开卷有益》、广州电视台的《书讯》、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东方卫视的《阅读长廊》等等。这些节目都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却逃不出停播的宿命。
有人说,读书节目打的是“文化牌”,是办给文化人看的,太阳春白雪,所以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也有人说,读书节目和老百姓的生活不够贴近,很难引起共鸣,节目的受众面过于狭窄,导致它缺乏受众基础,结果注定凄凉。不管原因是什么,在彼时,大量优质的读书节目都经历了漫长的冰河期。
难道就没有适合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吗?中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并没有放弃。经过了13年的酝酿和累积,2017年,一档经过精心策划的读书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上线。
《朗读者》不同于以前的读书类节目,它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的,它的播出和走红一时掀起了全国读书栏目大爆发。随之而来的,是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北京卫视的《念念不忘》、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等一系列读书节目火爆荧屏,证明了读书节目并不是不符合受众口味,只是没有精准匹配当下观众的需求。
读书类节目是如何复兴回归大众视野的?又是如何从受众边缘化的地位一跃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今天就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 传递情感,用心架构与观众的情感互动。
董卿曾解释过,《朗读者》的精髓不在朗读,而在于 “者”。也就是说,只有把“人”的情感注入节目当中,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共鸣。于是,《朗读者》每一期节目都是邀请嘉宾来分享,不光是分享书中的片段,也是分享嘉宾自己的人生故事。这档节目不仅仅是承载了语言之美、文学之美的审美重任,更是承载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其中有温情、有感动,又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审美期待。
在嘉宾分享的故事中,有徐静蕾讲述自己奶奶如何疼爱她的平凡小事;也有无国界医生蒋励讲述自己为了战地迎接新生命而奔波于枪林弹雨这样的大爱故事;还有翻译大家许渊冲讲述自己年轻时温馨可爱的的爱情往事。这些走心的讲述动人、深刻,就像讲述着电视机前每一个平凡人自己的故事,用最真挚的感情俘获了观众的心,也带给每个观众无限的思考。
二、 利用明星效应借势助力,完成从流量到优质内容的融合。
读书类栏目的本质是书,所以节一定不能离开图书的元素,一定是以书的内容为根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一味地陷在图书里面,则会使节目单调乏味,也不能被受众所接受,这也是2000年前后读书类节目集体“灭亡”的最大原因。不管是《朗读者》还是《见字如面》、《阅读·阅美》,这几档收视率颇佳的栏目都采取了借力明星的策略。
明星效应对于文化类节目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借力得当,应该是很好的一张牌,但如何选用明星,用什么样的明星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比如,不能一味追求流量大咖或小鲜肉,而是应该选用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的明星;另外,还应该考虑到明星的专业台词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我们提到的几档节目中的嘉宾而言,有濮存昕、张丰毅、斯琴高娃、蒋雯丽、寇振海、侯勇这样的老艺术家,也有徐静蕾、张梓琳、袁泉、姚明这样的健康、阳光的青春偶像,他们在台词的把控演绎、舞台的表现力等方面都是可以让我们完全信任的,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都能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
三、 网络化、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阅读模式更新。
在2009年,我国电信运营商齐头并进开展 3G 业务,对老百姓的阅读习惯的改变也起到了本质的作品,读者阅读的渠道从以往的书香纸墨转移到了一块块小小的电子屏幕上,到了2016年,中国人的手机阅读比例数据已经达到了66.1%。有人痛批移动端阅读过于浮躁、碎片化,也有人觉得移动端阅读的内容太过下里巴人,不入流。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端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流阅读方式,他们阅读的途径通常是微博、微信等手机终端,阅读的文本形态也趋于短小、精炼。在这种境况之下,与其排斥批判,不如迎合受众需求、精选内容,做出更适合当下人品味的读书类节目。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