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联合利华承认梦龙中外用料“双标”:在欧洲用浓缩奶 在中国用复原奶

2021-08-25 11:27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20日,“用料双标”冲上微博热搜。

  央视财经报道称,针对此前梦龙双标事件,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采访时表承认梦龙在欧洲用的是浓缩奶,在中国用的是奶粉。

  上述回应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梦龙是“国际驰名双标”,还有网友建议“价格一起双标”。

截图来源:微博

  梦龙陷“双标”风波

  7月底,有网友质疑,联合利华公司旗下的梦龙冰淇淋中外用料不同,国内版巧克力层里面的冰淇淋是由大比例的植物油制成的,只含有少量奶粉,而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冰淇淋产品却是使用牛奶为原料制作的,并配图国内一款梦龙冰淇淋,称“配料表第一位是水,植物油排在奶粉前,奶粉不到4%”。

  据媒体报道,针对上述质疑,梦龙8月1日曾在官方微博上回应称,旗下产品属于组合型植脂冰淇淋,并称配料表中的“植脂”,指的是“植物油脂”,并非植脂末,这里的“植脂”指的是冰淇淋选用了“植物油脂”,并不是指冰淇淋中使用了植脂末。不过,其未解释梦龙为何会有“两种配方”,并于次日删除了该回应。

  根据中国2014年起实施的冰淇淋国家标准(GB/T31114-2014),冰淇淋分为全乳脂、半乳脂和植脂三种类型,每种又可分为清型和组合型。“全乳脂冰淇淋”是指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为8%以上(不含非乳脂)的冰淇淋。如果乳脂含量≥2.2%,同时<8%,那这款冰淇淋就是“半乳脂冰淇淋”;如果乳脂含量降到2.2%以下了,就是“植脂冰淇淋”了。

  其中,组合型植脂冰淇淋则是指以植脂冰淇淋为主体,与巧克力等食品组合而成的冰淇淋,其中植脂冰淇淋所占质量分数大于50%。

  值得一提的是,8月5日,曾锡文在其微博上疑似回应双标事件,直呼“无妄之灾”,称“近三十年过去了,随着中国发展,梦龙品牌从冰淇淋的奢侈品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品。中国成为全球‘梦龙’品牌的第一市场。为了保证梦龙的高端质量,我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最好的比利时巧克力,最佳的冰淇淋来生产。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口味,中国市场的梦龙产品使用的巧克力要比欧洲梦龙产品多11%。多放这么多巧克力我们都不心疼,还会在其他辅料上打主意?”

微博截图

  然而,这一次,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他却又承认了“双标”事实,称“中国用的是复原奶,是奶粉加水;欧洲用的是水加浓缩奶。欧洲鲜奶难以运到中国来,中国产的存在供应的问题。”

  年销超10亿支

  公开资料显示,梦龙是国际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旗下和路雪的子品牌,是该公司第一大冰淇淋品牌。1989年诞生的品牌梦龙,从出生起的定位就是中高端市场,目标消费人群、是愿意为优质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的成人。1993年,联合利华旗下的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梦龙作为旗下的产品是1996年进入中国。

  梦龙官方微信号在2019年2月发布的“梦龙品牌故事”中介绍,“梦龙作为最早将快闪店概念带到中国的品牌之一,最高客流量达到每天6000人次”,“梦龙源于欧洲,畅销全球,每年冰淇淋的销量超过10亿支”。

  有报道称,截至2020年,和路雪旗下可爱多、梦龙两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近10亿元。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经济专家组组长宋亮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融易资讯网()消息 ,用奶粉复原的奶,在蛋白含量和浓缩奶的蛋白含量一致的情况下,复原奶成本大概在8000-10000元/吨,浓缩奶的成本约1.3万-1.4万元/吨,之间大概相差3000-4000元/吨。

  宋亮称,国内冰淇淋行业的相关标准较为宽泛,给外资品牌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市场成熟后,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降低成本,只要符合标准,能钻点空子就钻点空子。”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仅有708亿元,2019年则迅速增至1380亿元,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预计2021年有望超过1600亿元。从产品结构方面来看,和路雪、雀巢、八喜、哈根达斯等外资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高端市场和部分中端市场。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贵州雄正酱香酒销售模式涉嫌传销 年敛财超亿元_今日股市财经新闻 (3)

贵州雄正酱香酒销售模式涉嫌传销 年敛财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