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公司花那么多钱不周子琰 天天向上是让明星任性地做自己
原标题:公司花那么多钱不是让明星任性地做自己
最近,我看电视剧《加油,你是最棒的》,其中一段剧情是三个人组建的小公司,通过和导演套近乎,成功把北漂男主送到一部电影的男三号位置。我苦笑着跟朋友说:“哪有那么容易!男三号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的呀!”
因为我就是一名艺人团队的工作人员,甚是知道此间的艰难。
我经常看到,一群不过20来岁的女孩子,老是喊说希望成为爱豆身边的工作人员,哪怕扛重行李也愿意,只要能守护在“哥哥”身边。
也有孩子觉得,和明星在一起工作,借此探听到圈里八卦之“瓜”,被猛料轰炸的日子很刺激很有面子。不少年轻人卖力地自我推销,就是为找一份艺人助理的工作。
我想到了当初执意进入娱乐行业的自己——大学时,自己也是一个迷恋爱豆的追星女孩,把进入娱乐业列为自己的人生规划。但当我真把一腔热爱转化为谋生的饭碗时,才发现这个圈子和我追星时所见的完全不同。粉丝可以“用爱发电”,但造星产业不能靠爱和情怀来成就明星,更别提养活生产线上无数个像我一样的螺丝钉。
在这个永远滚动着金钱和流量数据的机器里,一切都有它自成一体的江湖规则,一切人际交往都在认真讲着商业逻辑。换言之,艺人就是我们这些人努力生产、包装并推销的“商品”。
我毕业后,换过4份工作,跟过漫长周期的剧组,做过事务琐碎的宣传,也当过艺人的贴身助理。各个工种看起来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打造艺人品牌必不可少的环节。
娱乐圈新人一茬接一茬地长出来,大众追随的热点花样迭出。艺人想出头,业务基本功自然要扎实,但更关键的是与众不同,有圈“路人粉”的本事。包装艺人的公司和团队,必须竭尽所能挖掘其特点,剔除掉所有不利因素。
挖掘优势属性,是努力放大和打造一个艺人的“公众体感”,这有点接近大家常说的“人设”。刚入行时,有前辈和我说:“公司和粉丝花那么多钱,可不是让一个明星做自己的。”
合理的“人设”,不是表里不一的“硬掰”“生造”,而是一种聚焦和扩充。没人有兴趣和耐心看“100%真实自然人”的日常状态。明星身上的“商品属性”不能随性发挥,不能掉价和褪色,最好长长久久稳定存在。
之前我跟过一个艺人,据我几个月的观察,她这个人本身自带幽默细胞,但并不爱热闹。如此看来,她的“商品属性”并不突出。团队在包装这个艺人的策略上,会注重放大她的诙谐气质,在很多舞台通告中,即使是多嘉宾同台的情况,她也是话最多的那个人。这种能说会道、积极向上的艺人,在饭圈颇受欢迎。
有时候对艺人的包装,也会进行“抱团销售”“捆绑经营”。例如,公司派出自家成熟艺人,带着一些刚出道的年轻艺人跑通告,或者去找合作方帮忙扶持一下自家人气还不够高的艺人。
除了强化“商品”的积极属性,我们还要做好规避风险、剔除消极面的工作。尤其在“一句话毁一个人”的自媒体时代,艺人团队要及时“扫雷”,防患于未然,对于艺人可能会引起粉丝、舆论不满的言行,我们要保持警觉。
艺人准备发布的微博,公司准备上新的视频图片物料,我们要提前反复检查、确认有无不妥,来来回回抠数十次,避免可能引起粉丝误会的话;网友反馈我们要时刻“监测”,一旦察觉负面观点聚集的趋势,团队第一时间在线开会沟通,着手准备回应文案等资料,防止艺人形象滑坡。
我做艺人助理的那段时间,手机24小时待命,脑子飞速运转,工作微信群20个,时时刻刻都有新消息涌入。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名利场,小鲜肉小花迭代更新速度快得令人恐怖,为了争夺资源,我们这些幕后人员很累,抛头露面的艺人更累。
每天坐在录影棚、通告场地,看着那些比我还小几岁的年轻爱豆,我偶尔产生几分同情的感觉。选了这条路,他们可能赢得风风光光,也可能落得平淡无奇,被世人嘲讽一句“糊咖”。不过,既然我们都选择了这个行业,那担起责任打造和推销“商品”,就是使命所在,去试试才有希望。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