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潮流时尚
华谊兄弟出品影片上百部和风纪闻录王中磊入行二十年甘当拓荒者
原标题:王中磊:入行二十年,甘当拓荒者
▲2007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报道《集结号》首映。
2009年10月30日《北京日报》报道华谊兄弟上市。
▲2010年9月19日徐克接受《北京日报》专访谈华谊出品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王中磊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没完没了》剧照,王中磊(右)在片中客串傅彪的朋友。
如果要书写中国电影发展当代史,华谊兄弟及其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是一定不会被漏掉的名字。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第一批拍摄电影的民企,华谊出品了包括《一声叹息》《功夫》《可可西里》《天下无贼》《集结号》《风声》《芳华》等在内的众多佳片,票房贡献超过200亿元;2009年华谊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影视娱乐第一股;冯小刚、管虎、陈国富、陆川、李冰冰、周迅、黄晓明这些响当当的导演和演员,都曾与华谊合作过……站在公司创立25周年的节点上,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说,希望能将华谊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成为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文娱产业的一个民族品牌。
●入行
投拍《没完没了》首当制片人
1999年6月23日《北京日报》第8版上,一篇题为《冯小刚拍贺岁片〈没完没了〉》的报道占据了一个小豆腐块版面,这是华谊兄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北京日报上,作为该片出品方之一,当时还叫“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在此后的20年里,华谊兄弟和王中军、王中磊成为《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里的常客。新片首映、华谊上市、公司20周年庆……大大小小的报道不计其数,因为华谊兄弟已经是国内影视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王中磊看来,《没完没了》是华谊第一次真正参与电影全产业链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末,尽管改革开放将近20年,但这股春风似乎还未真正吹到电影行业,拥有电影出品制作权的,仍然只有以“八大厂”为代表的国有制片厂。当时,国内电影行业尚未走出低谷,受限于国企体制束缚的国产片创作缺乏创新,好莱坞进口大片则大行其道。在1998年内地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中,有6部为好莱坞大片,票房合计5.675亿元,占据了票房前十名总量的近八成。
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土壤,总得有人来开拓,华谊便是当时少有的拓荒者之一。因为从小怀有电影梦,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靠着开广告公司赚来的第一桶金,敲开了电影市场的大门。那时的冯小刚只是在业内崭露头角,拍片找投资不比现在的新导演容易,正好华谊愿意掏钱,双方一拍即合。
在《没完没了》这部冯氏贺岁喜剧中,王中磊第一次当上制片人,不过,是“见习”的。他并非电影专业出身,也没有从业经验,只能边投资边学习。每天泡在剧组里的他帮着发盒饭、干杂活,第一次知道拍电影是咋回事。因为预算有限,他还客串了一把配角,片中傅彪饰演的男主角身边的四大“损友”里,那个穿红T恤的小伙儿就是他。这是王中磊演过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
初入电影行业的华谊相当大胆,除了《没完没了》,还一口气投资了姜文的《鬼子来了》和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这三位如今早已成为国内顶级大导,但当时作品得到的市场反馈却天差地别。《鬼子来了》并未在国内公映,《荆轲刺秦王》票房惨败,只有《没完没了》让华谊尝到了甜头。《没完没了》当时有多受欢迎?用王中磊的话说,跟春晚一样,“万众期待”,3000多万元的票房可谓风光一时。
投三部赔两部,回忆起来,王中磊却觉得这个开局为他后来的制片人生涯积累了经验:“这三部片子,刚好碰到了电影可能会出现的三种状况。拍电影是高风险的,既有投资风险,也有题材风险,需要有专业判断力。”
拍这三部作品时,华谊还只能通过跟北影厂合作参与出品。到了2001年底,新《电影管理条例》获得通过,国家开始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华谊成为第一批拿到电影拍摄许可证的民企,终于不再需要“打游击”。“民营资本介入后,用了三四年时间让电影行业有了活力,出品了一批优秀电影。这些电影不管在观众喜爱度上,还是票房表现上,都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环境。”王中磊说。
●上市
内地影视娱乐第一股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