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际新闻
中国外交的大国气派与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外交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就是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展现了中国外交独具魅力的大国气派和风格。
在战略态势上以下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首先是勇于作为与担当。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很重要的一条是,中国作为大国,有大国的担当与胸怀,勇于发挥大国作用。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就满怀信心地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强调中国要对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无数事例表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风云际会中正彰显新的作为与担当。70年来,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谋篇布局,在延续基本布局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继续推进周边关系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努力打造多边外交朋友圈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
其次是主动作为与塑造。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交事业的分量和地位愈加重要。新形势下,中国进一步强调外交的战略谋划、主动塑造、开拓创新和积极运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具有全球视野、进取意识和开创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主动引领、塑造全球治理,中国外交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进一步凸显。
第三是善于作为与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敢于作为又善于作为,既开拓进取又居安思危,既考虑现实需要又顾及长远影响,既维护本国利益又兼顾他国利益,努力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中国外交的全球贡献日益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接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智慧”“中国想想”“中国方案”日益活跃于国际舞台,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期盼进一步上升。
在策略层次上也体现出三个富有特色的创举:
一是不断创新的主场外交形式令世人瞩目。
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时刻”的频率明显增加,中国主场外交愈加活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中国增强对外战略能力的重要平台。一场场主场外交活动,展现了中国风采、推动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充分利用主场外交平台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中国主场外交亮点频现,向世界传递着信心,为全球治理交出了一份份鼓舞士气的答卷,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外交与中国发展的难得窗口。
二是多层次多型态的外交智库事业迅猛发展。
新时代的大国外交,离不开发达的中国智库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型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崛起同样需要中国智库向世界“说明中国”。在此背景下,多形式多渠道的境内外中外媒体论坛也异常活跃。学者、媒体人、企业家等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到公共外交行列,以多种方式在世界各地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新的外交实践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迫切要求,如何更好地实践理想状态的国际传播,成为越来越多专家们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所有这些都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注入了鲜活力量。
三是海外利益保护地位凸显。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不断增多,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展,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在不断得以丰富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海外利益”的有力保护,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乃至国家安全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正在建立起包括风险预防、法律保障、资金保障及应急协调等日趋完备的保护机制,包括外交部与国家其他部门多部委联动,外交部、驻外使领馆与其他相关方多方合作的保护网,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正在迅速构建。
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推进大国外交依然会遭遇到重重阻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能够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乃至霸凌外交时常作怪,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未来仍要做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准备,创造性地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任重而道远。(作者为资深驻外记者与国际问题学者)
(责编:刘晗璐(实习生)、刘洁妍)
上一篇:王毅谈香港问题的两个基本事实
下一篇:特鲁多将蝉联加拿大总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