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际新闻
AI生成合成内容将有“专属水印”,能遏制“换脸”诈骗吗?
道道网讯 人工智能(AI)生成合成内容的逼真程度已经让普通人难以辨别。多方人士曾提议,加快规范AI生成合成内容。“内容标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做法。
日前,国家网信办起草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之配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下简称《标识方法》)同步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征求意见。
真假难辨,“AI换声”“AI换脸”诈骗案件量正在增加
《办法》拟规定什么?简单来说,AI生成合成的内容要在显著位置作出标识,也就是要给它们打上“专属水印”。
给AI生成合成内容打水印为何如此重要,需要单独出台文件加以规制?受访者认为,这与AI应用带来的虚假宣传、欺诈等社会风险有着直接关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然而利用AI实施诈骗、侵权等违法犯罪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记者注意到,多地公安机关曾发布过相关提醒,司法机关也发布了多起利用AI实施犯罪的典型案例。部分案例经由媒体报道和平台传播,引发不少人的担忧甚至是恐慌。
“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词条一度登上热搜,一时讨论声四起。据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发布的文章,AI诈骗的类型包括:语音合成诈骗、视频/图像合成诈骗、聊天机器人诈骗、数据操控与伪造。其所依托的技术主要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
上述前两种类型便是很多人听说过的“AI换声”“AI换脸”。《办法》提出,对于AI生成合成的音频,在起始、末尾或中间适当位置添加语音提示或音频节奏提示等标识;AI生成合成的视频,在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对于AI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等信息,《办法》也拟作出相应规定。
除了上述可被用户明显感知的显式标识,《办法》还拟对隐式标识的添加予以明确,提出服务提供者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隐式标识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
《办法》拟作何具体规定?解决什么问题?
具体来说,《办法》拟对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的服务提供者、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用户分别规定相应的责任义务。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图源国家网信办官网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解释,服务提供者即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利用算法技术提供信息服务、深度合成服务的组织、个人。
对服务提供者,《办法》提出在生成合成内容时主动添加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说明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方法、样式等,并提示用户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的标识管理要求。
对于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的服务提供者,如AI聊天网站,《办法》特别提出,在处理和核验生成合成内容时,平台需要承担核验标识的责任。
对于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如应用商店,《办法》提出,在应用程序上架时,应当核验服务提供者是否按要求提供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功能。
用户在上传生成合成内容时,应当主动声明并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作出标识,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郑志峰认为,通过规范标识可以帮助公众准确区分AI生成合成内容与人类创作内容,提升信息透明度,维护信息生态的真实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通过标识还可追溯生成内容的来源,明确责任主体。
他指出,通过标识内容可以降低虚假宣传、欺诈等社会风险。肖飒同样指出,AI生成合成内容可能被用于制造社会恐慌、传播谣言或实施其他非法活动,通过强制标识,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2022年以来,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文件中,相继明确对符合要求的AI生成合成内容作出标识,为何还要单独制定《办法》?
郑志峰指出,之前的文件只是作出原则性要求,没有深入讨论具体的标识方式、范围和技术标准。在此背景下,《办法》的进一步规定可以消除标识标准的模糊性。具体来说,《办法》主要明确责任主体和义务,《标识方法》则提供具体操作细节。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